「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

第92章 开放通商口岸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税制改革一事,还望诸卿共勉之。”

“是!官家。”

税制改革的事情告一段落。

……

“官家,缠足一事,若有百姓宁死不从,家里也没有男子需要科举,那该怎么办呢?”

对于缠足一事,有心细的人发现了一个漏洞。

虽然没有人不想当官,但是万一人家就想当一个富贵闲人呢?

“既然如此,如果他们要守着缠足这个陋习不放,先找来几个能工巧匠把那些坚持缠足的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那个石碑就叫耻辱柱!再找来几个说书人把他们的事迹传下去。”

刘禅沉思片刻,然后想出来的一个办法。

“朕是个明君,不会随便杀人,就让他们钉在耻辱柱上好了。”

这一番话下来,可谓是诛心之举。

整天说不缠足有伤风化的那些必然是腐儒,腐儒最在意什么?

那就是名声。

名声没有了,那他们还会反对吗?

听着语气是皇帝退让了,但话里的意思可不是那样。

要是他们最后还是反对缠足的话,自己的名声,自己儿孙的前途,还有自己家族都要钉在耻辱柱上了。

而且还是真真正正给钉在耻辱柱上。

“对了,传朕指令:丈量土地之后,家里女子多的、没有缠过足的,得到的土地可比缠足的人家多一倍。”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

在中国,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土地少。

“官家圣明!”

又经过了两个时辰的讨论,对于基本的改革变法已经有大概的框架。

只不过,真的是要苦了左右丞相了。

开端的丈量土地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啊。

“那,臣等先行告退!”

所以,赵鼎和张浚在得到命令后就想下去准备了。

“噢噢,左相可以先下去,朕还想对右相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

赵鼎:有啥事是我不能听的。

诸葛亮:阿斗想干嘛?希望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

六部尚书:官家这是要干啥,早就听说右相和官家的感情不一般。

而张浚听到这话,则是回忆起了一些不太美妙的事情……

刘禅看着各位大臣明明好奇,却又故作矜持的表情,知道了他们肯定在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且他没想到相父也是这样子想的。

相父啊,张浚都快五十多了,我怎么可能下得去手。

就算我要下手的话,1142才是比较危险的啊!

“卿们呐,都给朕停止你们的脑洞!朕只是想让右相多写几篇关于缠足和税制改革的报道,你们在想什么!”

众臣:原来如此。

诸葛亮:幸好幸好!

张浚:“是,官家!”

他就知道,他怎么说今日右眼狂跳,原来是在这等着。

“嗯,不错不错,老张啊,在改革的日子就每天两篇报道吧,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的政令啊,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可不能不干。”

“是,臣定当竭力而为……”

张浚内心惨兮兮道:官家,用不用臣告诉你,你给了臣安排多少事情做了?税制改革就不说了,火器的报道臣才刚写好,现在又有了,而且还每天两篇……

算了算了,官家让我写,那是对我的看重。

没错,大宋日报离不开我,我也……我也离不开大宋日报。

“官家,既然事情如此紧急,那可否准许臣先行告退,回去办事。”

“准了!”

税制改革由三相和户部的长官为主要负责人,而缠足由礼部负责,大宋日报那边发表朝廷政令,让百姓了解并践行。

安排好任务后,其他人也想告退了。

“官家,臣等告退?”

“退吧,和珅留下。”

在刘禅让和珅留下来的时候,诸葛亮内心急了!

和珅虽然一样是系统那边出来的,但是他容貌俊美,还年轻,容不得他不多想!

和珅在听到刘禅的话后,踏出门槛的半只脚立马缩回去,回到刘禅身边。

“官家,您要何要事?请您吩咐,小臣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看着和珅谄媚的笑脸,刘禅恍惚间好像看到了万俟卨。

万俟卨那种小人曾经也对他说过这样子类似的话。

“没有啥事,朕就是想问问看,依你贪污多年的功力来看,大宋该怎么捞钱比较好?”

“官家,臣只是比较爱钱而已,没有贪污……”

和珅小心翼翼的说,他来到宋朝,忘记了自己原来的老东家爱新觉罗氏,自己又在后方捞钱给宋朝打爱新觉罗的老祖宗——金国,但是自己现在是的的确确没有贪污过了。

“真的吗?”刘禅盯着和珅的眼睛说。

“真的!”和珅急得都要对天发誓了。

“朕也不逗你了,你这些日子的努力,朕也看在心里,你和朕都不是这个朝代的人,都是系统那边过来的,也算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而朕现在是遇到了难处,国库钱财吃紧,朕只是想问一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呼,原来是这样子啊!吓死他了!

既然不是问罪,和珅松了一口气,现在的他的主子可不是嘉庆那个瘪犊子玩意。

和珅混迹官场多年,对于皇帝说什么兄弟不兄弟这话肯定是骗人的。

不过说到弄钱,那么他肯定是有办法的。

区区搞钱而已!

对于在搞钱这方面,和珅绝对敢自豪的说一句话。https:/

“那年,我双手插兜,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如果能解决官家正在为怎么搞钱发愁,高官厚禄的日子指日可待。

而刘禅知道和珅是有能力的,尤其在钱这一方面。

乾隆后期,国库空虚,赈灾没有银两,和珅能自掏腰包,先把问题解决了。

当然,他后面会贪得更多补回来。

不过,他还能管束他以下所有的贪官,管理能力不容小觑。

和珅清了清嗓子,对刘禅说:“官家,其实大宋的确是富裕,至少比清朝要富裕得多。所以官家无需担忧。不过,臣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也是真的,国库的银两确实不够了。”

“这个朕知道,关键是怎么解决。”

“官家,大宋可开放海禁,大力设置通商口岸,和外国进行通商。”

冷知识:宋朝有海禁,到了南宋时期,海禁的政策继续执行,只不过相对北宋而言,力度相对要薄弱得多。

“大宋与外国可相互通商,关税也可作为一部分收入。臣看了地图,金国那边有几个地方可作为港口,不仅可以进一步完成金人的归化问题,还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臣听说了,就算是普通的商贾出海一次,最少是三到五位的利润,那些大商船的商贾的话,利润可以到十位数不止!”

“你说的这些朕不是没有想过,朕想要的是能快速搞钱的办法。”

“官家,近来这些日子,您不是捣鼓出了什么水泥,木牛流马,琉璃盏,还有玻璃嘛,咱们可以卖这个啊”

“话是这样子说,可是朕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卖出去啊!百姓也不知道这些商品啊!”

“官家,不需要百姓知道,那些官宦人家知道就好,像是琉璃盏这些东西,可是千金难求。官家可把商品设为低端产品,中端产品进行一般售卖。而高端商品,则可以用拍卖的办法,那些富贵人家不会放过的这个机会的。”

“那官宦人家也不是冤大头啊,岂能说买就买?”

刘禅对于玻璃的造价成本可是知道的,也就硅沙和火炉搞的。

“官家,皇家出品,必属精品,而且就算原本的价值不高,可要是官家说这是宫廷专用呢,那么收藏的人可不就多起来了!”

和珅神秘一笑,说出来自己的算盘。

“而且拍卖的排场一定得大,卖的东西一定得找,起价不能低于一百两,物以稀为贵嘛!”

“听着不错!”刘禅想了想,事后和相父谈一下吧,自己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那有没有什么钱生钱的办法?”

和珅听了很诧异,这个官家比他还要爱钱?

“官家,这个臣也研究过,昔日诸葛武侯有一个计谋,让汉昭烈帝用仓库里面的军粮向民众求购金银珠宝,用金银赏赐将士,同时采纳刘巴的建议,发行大钱。官家何不仿照?”

“今日土豆和红薯丰收,此计策恐不行。”

“那官家这样子可以吗?官家可设立大宋钱庄,让人可存钱进去,存一百钱一年,第二年可得一百二十钱,这样子存钱的人有利息拿,官家也可解燃眉之急。而且有国家作为支持,百姓也不用担心信誉问题。”

“这个好这个好!”刘禅眼睛一亮,这个可以说是解决了目前的问题。

识海里面的1142:这不就是国债嘛,和珅这人对钱的话,还真的是敏感。

“冯益,拟旨:和珅官升一品,为户部尚书,监管大宋钱庄一事。朕的户部尚书,琉璃盏拍卖一事还有麻烦卿了.。”

刘禅还给了和珅明示:只要不要太过分,钱你该捞就捞吧!

“是,官家。”和珅心里美滋滋。

哦耶,升官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可以有更多的钱了!

此外,刘禅还下旨彻底解除海禁,设镇江,平江,泉州……等多地适合开设港口的地方作为通商口岸。

阅读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