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野史之换亲」

第233章 惊愕失色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十粒去惠州针灸了十次后,他便能跟王小清简单地沟通了。

虽然发音不准,说话也不清晰,但是最起码不是只会“呵呵呵”跟“妈”了。

他现在能讲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能简单的回答。

针灸了十次,喉咙能发出声音,十粒能表达出简单的语言。

虽然走路,是一点改变都没有,还是内八字,有点像企鹅。

可是这样的变化,已经让王小清与十粒欣喜若狂了。

幸好来了深圳,王小清感觉到深圳就是她与十粒的福地。

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伍帆最近一直在参与游乐场的建设投标工程,已经两个月没来王小清的工场了。

昨天遇到一位老板,他坂田有两栋烂尾楼,资金链断裂,欠了一屁股债,现在要把这两栋烂尾楼卖出去还债。

两栋楼一共一万平方米,打包价三百八十万卖掉。

因为欠的是银行的钱,拖一天利息就多一天,所以对方有点急于处理。

知道伍帆手里有钱,又到处在买地。

于是老板找到了帆,想让他接手。

周围的商品房已经卖到将近两千块人民币了,伍帆又嗅到了钱的味道。

最近公司收进来的废料很多,再生原料也被一些公司压了点款。

让伍帆现在拿出三百八十万的现金,他有点吃力。

他终于想到了王小清曾拜托他找地的事,于是开着车便来到了黄贝岭。

伍帆下车的时候,正好十粒跟司机从巷子里走了出来,他们要去惠州针灸。

“十粒兄,你这是要去哪?”伍帆看到了笑眯眯朝车子走过来的十粒问。

他知道他就算喊的十粒,回答的也是司机。

“惠州”这是从十粒喉咙里出来的声音,一个陌生的,低沉又不清晰的声音。

伍帆吓得瞪大了眼睛,呆在原地看着十粒。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十粒朝着伍帆笑了笑,伍帆突然发现,十粒的眼睛不再是浑浊的,他的眼里有一丝清亮的光。

十粒拍了拍伍帆的肩,又发出了个声音:“走了。”

他说着,坐上了司机帮他打开的车门。

伍帆目瞪口呆,怎么?十粒真的是会说话的?

那凤凰乡那个只会“呵呵呵”傻笑的傻子,是假装的?

以前他跟王小清好过,十粒都知道的?

看到坐车远去的十粒,伍帆顿觉脊背发凉。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王小清的工场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坐在工场里的椅子上的。

十粒要去惠州针灸,王小清来到工场帮忙,看到了呆若木鸡的伍帆走进了工场。

伍帆两眼发呆,在平时工人挑鹅肠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看他惊魂未定的样子,王小清走了过来。

“你怎么啦伍帆?”王小清以为伍帆被鬼附身了。

“小清,怎么回事?十粒会讲话?”伍帆终于看到了王小清焦急的脸。

“十粒最近在惠州针灸,只针灸了十次,就能说出简单的话了,还有十次,估计针灸疗程完了,就可以正常沟通了。”王小清兴奋地跟伍帆说十粒的情况。

“真的?针灸就会说话了?这也太神奇了吧?”伍帆自己是个中医,但是他的中医也只学了个皮毛,也不是所有中医都会针灸的。

他以前也听他父亲说过,针灸是可以治疗脑瘫,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脑瘫儿,可以经过针灸得到真正的医治。

今天看到了十粒针灸后的变化,让伍帆骨子里对中医的爱好之火,又熊熊地烧了起来。

赚钱,可以让自己很满足,但是救人,会让自己更满足。

等过段时间,自己不忙了,一定要再去进修中医,学学针灸。

伍帆热爱中医的心,还是一点没有改变。

伍帆从四五岁,就表现出了对中医的爱好。

小朋友们都在外面玩,只有他每天在父亲的药柜里抓着中药玩。

六岁时,他便认识了几十种中药,知道了每种药材的属性。

八岁二年级时,父亲便要他开始背口诀,那个时候,六岁的蔡丽丽便会每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他身边,一起背口诀。

十岁四年级,父亲便开始让他背七百经方。

什么桂枝汤、四逆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

十二岁,《伤寒论》、《温病条辩》等书,伍帆读初中时便能熟练运用。

到了十五岁,父亲便教他号脉。

什么浮脉、洪脉、沉脉、促脉、滑脉,只要伍帆的手一搭上了脉搏便一清二楚。

伍帆的父亲不会针灸,所以伍帆便也一直没有机会学针灸。

十粒的病,伍帆也非常清楚。

那是出生时羊水太少生产时间太长伤害到了脑神经。

十粒妈在十粒还小的时候,也带着他去新堂村找过伍帆的父亲医治。

可惜吃了几年药,还是丝毫没有改善。

于是十粒妈便以为治不好,停了十粒的药,任其自生自灭。

如果十粒没有来到深圳,如果十粒没有碰到客户廖生。

如果十粒没有相信了老中医,如果十粒没有坚持去针灸,便没有奇迹的出现。

中医针灸,真的对脑瘫儿有奇效。

特别是伤害到脑神经的脑瘫儿,脑针治疗,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针刺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平衡区等区域的穴位,能够干扰全身的主要经络,能改善患者运动、感觉、智力、语言等功能。

当然,十粒腿部也可以通过体针来改善。

只是他的内八字,是天生的,这个针灸也无法医治。

看到了针灸在十粒身上发生的神奇变化,伍帆突然觉得,或者多年以后,等他的心安静下来了,他便再重拾中医,济世悬壶。

生在深圳开放的红利时代,真的在深圳捡垃圾都能发财。

那个时候出去闯深圳的人,没有一个不发财的。

有的没有亲朋好友的提携,到了深圳,摆地摊,做小贩。

有的开了个小饭店,小卖部,照样赚到买房,买车。

1988年,位于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路的电子世界建成后,那一共二万多平方米,一千多个档位,当时创造了多少个亿万富翁。

阅读乡村野史之换亲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乡村野史之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