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豪商雪中红」

第一百零八章捭阖之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岁币之中,丝绸与珍珠,必须占大头,这便是与我交易的条件。”宋澈补充道。

“岁币之事,恐怕不能如宋姑爷所愿了。”高琛说道。

宋澈皱眉:“为何?”

高琛说道:“并非高某拿不出这些筹码,而是大梁王朝不会再向邻国屈辱纳贡了。”

宋澈却道:“高大人是枢密使,自然是主战派。若是主和派,定有不同的说法。”

高琛声音渐冷,“难道商人都希望大梁向第戎低头,以好吃上一口皇粮么?若真是如此,这生意不做也罢。”

说完,他便要起身离开。

“高大人莫要误会,宋某若真想发国难财,又何必写下那《望江阁序》呢?”

宋澈叫住高琛,走出柜台,又意味深长:“我夫人曾说过一句话,‘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商?’宋某虽处江湖之远,却仍然心系着家国,”

他又转头问向高琛:“高大人可知,如今大梁王朝四面狼虎,尽显颓势,若再坚持打仗,江山社稷,岌岌可危。”

高琛来到窗前,一把拉开窗户,任由风雨袭面,铿锵有力:“国破山河在,丹心永不改,胡子,鞑子,倭寇,苗奴,欺我大梁太甚,哪怕战至一兵一卒,流尽最后一滴血,又待如何!”

“我辈汉人从不失气节,可你看,仅是沿海倭患,便叫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若国家四分五裂,华夏大地被异族主宰,万万百姓岂非成了那任人烹煮的牲口?”

纵观正史,五胡乱华,靖康之变,异族人统治华夏,都将是汉人的噩梦。

高琛悲切无奈,“那该如何?又能如何?”

宋澈淡淡道:“为今之计,韬光养晦。”

高琛大袖一甩,哼声:“你怕是不知,‘韬光养晦’四字,在朝堂上都被那些胆小怕事的穷酸腐儒说烂了——何为韬光养晦?点头哈腰?屈辱岁币?割地赔偿?甚至是送女人?我实在不知,大梁人的血性,究竟遗失在了哪儿!”

“高大人无需着急,我有一计,可叫将相两和,可使第戎止战,可叫大梁喘气。”

“哦?”

高琛几乎扑了上来,握住宋澈的臂膀,眼睛发光:“姑爷有妙计,何不快快说来?”

宋澈回柜台,取来了纸笔,先在纸上画了三个相连的圆圈,在上边圈内写下“第戎”,下边的圆圈写下“大梁”,随后指着另一个未曾写字的圆圈问道:“高大人不妨猜猜看,这里是哪个国家?”

高琛思绪着说道:“第戎的西侧,大梁的西北侧,又与第戎大梁接壤……是西羌!”

“西羌国力比第戎如何?”宋澈又问。

高琛摇了摇头,“西羌,蛮族也,农耕盐铁落后,以游牧为生,近几年虽习了汉制,却一直不能强盛,肯定比不上第戎了。”

“比大梁又如何?”宋澈又问。

高琛又摇头:“除了天生强壮些,其它都不如。”

宋澈在圈内写下“西羌”二字,说道:“那便可联合它来一同抗击第戎!”

高琛先是一惊,后眼睛一亮,望着图纸上的三个圈,目光愈发深邃。

宋澈说道:“合纵连横,联弱扛强,此乃‘捭阖之术’,且听我分析——

西北雍凉乃贫瘠之地,有凉河,戈壁,万川之险,只需把握要塞,坚守不战,过不了多久,胡族便会进攻乏力,不足为虑也;

西南苗疆,苗人并无远大之志,只求一片安宁,软硬兼施,且战且退,安抚不难;

沿海倭寇,虽日益闹大,但毕竟隔着茫茫大海,咱顶多是被咬掉一块肉,疼上一阵子罢了;

北方第戎,若让其攻破关隘,再无山川、江河之险,第戎骑兵骁勇,长驱直入中原,王朝危矣;

综上分析,谁才是大梁首要敌人,一目了然;

第戎在北方崛起,乃关外最强霸主,试问,连大梁都畏惧第戎,国力更低的西羌岂能不怕?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若能说服西羌,出兵从东面袭击第戎,大梁再从北面进攻,两面夹击之下,不敢说大败第戎,必能先稳住战局;

阅读大梁豪商雪中红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梁豪商雪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