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劝表诈死,以助刘备纳荆州」

32:诡谲荆州,风雨欲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叔侄二人交流了很久,至始至终蒯钧都没有露出破绽,将“守正然后出奇”,演绎得淋漓尽致。

言谈中,蒯越谨慎地透漏道:

“明公分别向西蜀、江东派出和谈使者,西蜀还没有消息传回来,至于江东的谈判,并不顺利。”

“孙权态度坚决,声称荆州要联盟,需献上黄祖的头颅。黄祖是明公最器重的大将之一,明公肯定不会妥协。”

“使者的回信,今天应该呈到明公案上了。你在明公身边做事,一定要小心维持平衡。”

黄祖忠心耿耿,守护着荆州的东境,数次和江东鏖兵。

他败多胜少,但对于荆州而言还是有功的。

刘表要是为了联盟江东除掉黄祖,将动摇他在荆州的统治。

蒯越知道侄儿沉稳,谋定而后动,但有些霉头能不触最好。

“说实话,明公联合刘璋、孙权抵抗朝廷,几乎不可能成功。刘璋、孙权都是短视之辈,不可能为了存亡而放下仇恨。”

“即使明公舍弃一些利益安抚刘璋、孙权,勉强形成南方土联盟,他们也会坐观荆州成败,最多不会在战时,给荆州添麻烦。”

说起天下格局,蒯越唏嘘感慨。荆州,必亡之势也,他根本看不到希望所在。

荆州的士族,都抱有同样的想法。即使扬州、益州、荆州、凉州、辽东统统加起来,实力还没有曹操的一半。

“侄儿认为,明公未必是想真的结盟。只是阐述利害关系,让刘璋和孙权权衡利弊,不要在战时偷袭荆州后方。”

“曹操有一个毛病,只要打了胜仗,他便会自傲,一如宛城欺张绣。现在北方已定,曹军都是骄兵,荆州以逸待劳,还是有几成胜算的。”

蒯钧勉强支撑起一点信心,很快又被蒯越打击掉了。

“曹公不是袁绍,一次的失败并不会让他倒下。下次他会更加谨慎,以决胜之姿率大军降临,荆州根本耗不过中原。”

蒯钧赞同地点点头,并不想把时间耗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遂起身告辞道:

“我和明公只请了半天的假,现在时辰也不早了。”

蒯越没有寒暄让侄儿留下,要是蒯家子弟连这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如何辅佐明君?

“伯重,你有时间常回来看看。兄长那边,我会和他沟通。以后明公有什么行动,你最好告知家族一声。”

蒯钧长揖一礼,正色道:

“侄儿一定不会忘记家族的培养,没有家族的栽培,何来侄儿的今天。”

蒯越欣慰地点点头,只要蒯钧的大局观还在,一点晚辈的任性,他完全可以理解和容忍。

送别侄儿后,蒯越立即去往兄长府上合计。

荆州风起云涌,纷争诡谲,蒯家必须妥善地应对。

刘表要是真心除蔡家,那么必然会拉拢蒯家,甚至以蒯家为刀。

不管怎么样,蒯家都会首当其冲,祸不可测,前途茫茫。

蒯越唯有披荆斩棘,每遇到一个岔路口,都要仔细权衡取舍,才能在接下来的大势中,先荆州士族一步。

这简单的一步,凝聚着无数的才器、智慧。

蒯越沉得住气,在和兄长蒯良的述说中,没有添油加醋,客观地反映了荆州现状。

蒯良听罢浑身汗毛倒竖,仿佛被什么凶兽盯上了一样,紧张的氛围迅速地蔓延。

“伯重的学识、阅历、经验都不足,他看到的事情,未必都是真切的。他肯定加入了自己的判断,蒯家要是贸然重注,容易遭受反噬。”

“现在最重要的是,摸索清楚明公的心思。明公要立世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开蒯家、蔡家,任何一家表示不满,世子的位置就不稳。”

“如果真如伯重所说,那么明公接下来肯定会提前和蒯家商议,我们还有时间做出安排和布置。蔡家在荆州根深蒂固,即使明公要想动手,也不容易。”

蒯良谨慎地做出判断,对自己儿子的成长和城府,有了崭新的认知。

蒯钧在官场上,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边缘,他甚至能成为刘表的参谋。

刘表经历丰富,是从党锢之祸存留下来的名流之士。他要解决蔡家的隐患,肯定是巧妙布局,而后雷霆万钧。

以蔡瑁的心智,等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关键的关键在于蔡夫人,这个女人绝对不简单。

同床共枕,刘表怎么瞒过她?

蒯良都觉得困难,甚至一度怀疑儿子在撒谎。

“伯重即将成婚,他肯定要回来一趟,到时候我再探他一探。”

蒯越微微点头,觉得这样才算稳妥。

兄弟二人商定,先做一点简单的脱身准备,以保全家族,接下来见机行事。

没过多久,公子刘琦向父亲请镇樊城,高呼:

“生为汉臣,死为汉鬼。”

刘表深感欣慰,派遣长子刘琦督军樊城,以王威为樊城守将。

襄阳百姓都认为刘琦放弃了世子之位,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一招以退为进的高明。

阅读三国:劝表诈死,以助刘备纳荆州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国:劝表诈死,以助刘备纳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