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

第 48 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康熙从四阿哥的密折里面已经知道了山东之地的问题。

但是真要是把这里面的东西都查明之后,那就显得有些冰山一角了。

康熙捏着奏章,到底下了朱批。

延伸出来的太多,必然要掀起动荡,但是首恶自然不能放过。

杀鸡儆猴,严惩不贷。

甚至事情当前,康熙都有了一种想要让胤祉走一趟全国各地的冲动。

不过这念头也只是念头了。

康熙终归是压下了这个心思。

胤祉在京中,至少在他这边,到底比在外头更有用些。

不过关于后续的事情,康熙到底没有让几个皇子也参与其中。

那边的胤祉更多的是继续跟太子看奏章,阔别多日,最大的感觉就是——

【岑大人,您还坚持不懈送蘑菇呢?】

【下一个专心致志请求送水果的是您接班人吧?锲而不舍啊这是。】

太子低着头,装作没听见。

今天的请安折子不少。要是再多听听这些闲事,那就真的批不完了。

别人不说,老大那边到底没安生多久。

因为秦省旱灾,老大出去代康熙祭祀华山去了。

至于赈灾粮款,到底因为之前彻查山东,倒是让国库富裕了不少,赈灾绰绰有余。

真说是不够,再接着这个由头查查就是。

看起来有些过于现挖现用了,但是不得不说很有用。

尤其是如今这个用钱之际。

至于噶尔丹那边,的确是准备扣人,但是关于马齐被害一件事,问责之事亦是齐头并进。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遣使入京了。

作为噶尔丹的使者玛哈噶山带着数人进京的时候,正赶上康熙带着几个阿哥巡幸畿甸。

即便是提前上了奏章,但是去的时候连着好几次都扑了个空。

玛哈噶山到底还是对多贝抱怨道,“大清皇帝这是故意溜我们呢。”

“实在欺人太甚!”

多贝闻声方才回过神来,“将军,我们身负大汗之令,安抚为主,莫要多言,引起祸患。”

玛哈噶山撇过头去,“我也就是跟你说说,我不会把这话跟其他人说的。”

“将军,忍一忍,总归是要见我们的。”

就像是多贝说的,的确是要见的。

不过康熙那边倒是也没故意溜他们几个,主要是事有些多。

谈不上什么把他们忘了,那也是没有把这件事放的太重。

“看着这苗,今年若是没有什么大事,收成大抵不会太差了。”康熙看着远处的农田。

“希望老天保佑,莫要出事,只要收成不差,那今年就盼望了。”老农道,“只是我家如此,我老邻居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家甭管田地里面到底丰裕与否,都不太好过。”

“怎么说?”康熙收回目光看

向老农。

老农掌心又厚又糙,脸色也是黝黑,到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家没有地,地是租来的,去了种子,去了耕牛的钱,再去了租子,再加上他们家两个小儿子,都要十六了,要是收成还行,方才能够吃饱饭不至于饿肚子。”

像他这样的多吗??[(”康熙道。

“还行吧,每个村子里面总有几家这样的,或是遇上了败家子坏了家产,又或者家里遇见了什么事,不得已非得要钱的,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够把田卖了。”老农叹了口气道。

【京津这边还好,要是离得远些……】

【这情况绝对更严重。】

【用不了几十年,京津这边或许还好,但是其他地方就要到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地步了。】

【各地亏空成性,以至于在已经恨不得掏空了所有的银钱之下,虱子多了不愁,贪污愈演愈烈,就算是有再多清官也不管用。】

【本来那些清官已经是逆流而上了,这水还冲成了滔滔大江。】

胤祉跟在后面不由得感慨道。

几个皇子在一旁,心思也是各异。

【几乎近亿百姓,但是因为人丁能逃则逃,也有些地方官员,即便是十六岁之下,只要能查到,就想要疯狂压榨银钱,甚至嗷嗷待哺的婴儿都要算人头纳税里面去。】

【至于会不会把收上来的钱财上报上去,只能说就清代的那些每年涨不了多少的人口普查,很能说明问题了。】

【到底有没有阴阳账本,都说不准。】

康熙听着,原本还是认可的,直到听到了——

上亿百姓??

对于这种事情,他知道瞒报了不少,有些地方,真的按照他们报上来的数额,那大概都要没人了,故而对于这种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瞒报三四倍?!

甚至太子都皱了皱眉头,这数额有点过于夸张了吧?

这岂不是三人中就有一人逃丁税?

【的确没有具体的人数,但是你就算吧,太平年间,几十年间涨了几百万,后来皇阿玛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争丁银,十年间直接增出来足足几十年增长人口的总数,尤其是伴随着雍正下令的摊丁入亩后几十年间,大清人口普查的时候,直接上了两亿人口,这些人可不是凭空蹦出来的,那都是以前逃税逃出来的。】

两亿……人口?!

康熙都愣了一下。

即便是前朝也没做到这等地步吧!

别的不说,就这么多人,何尝不是盛世呢?!

【当然,这然也有番薯玉米传入中国,粮食产量上去了,能养活更多人了。】

【可惜如今关外卡着里面的人能出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要不然朝廷的粮食都能够比现在更高。】

【全世界就那么三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关外,别的不说,就在宁古塔那边开始一点点扩大种田地区就挺好的。】

【谁流放那边,谁加入种田大军去,一举多得。】

【又不是真的会混不下去了,给自己留个后路自留地,清朝那也快三百年的时间,真说是等到玩完的时候,满人早就扎根在关内了,而且关外也不是什么自留地了。】

【不过这话没法说,皇阿玛八成也不一定答应。】

【毕竟是龙兴之地,挖人参都得治罪,虽然这玩意王孙贵胄都想碰碰,尤其是老九。】

谁说朕不会答应?

不过真说是彻底放开,自然不行,毕竟真说是弄得太大,说不得还要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毕竟这个是真的挖根之举,绝对能够引起滔天风浪,即便他是皇帝,有些事情也不能一点不顾及,但是真说是让从宁古塔边上一点点扩大一下,也不是不行。

总归简单尝试一番,进程缓慢一些。

除此之外那个摊丁入亩,具体如何,就算是从这个字面意思理解也能够明白一二。

别的不说,雍正这件事做得倒是还不错。

尤其是这个政策,更是实在不错,只可惜如今噶尔丹到底在西北为患,各地问题也是不少,到底无法做到这种地步,但是他也可以提前铺垫。

看到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至于剩下的那就是子孙后代的事情了。

康熙心下不由得想起了陆陇其,是个清官,也是个好官。

即便是因为延误军需被罢官,也并非他说错了,但是有些时候,不代表说得对就能够容忍的。

尤其是那等时候。

国库空虚,总是要钱的。

“山东学政还未定,原任御史陆陇其、学问优长、操守甚善,召陆陇其任山东提督学政。”

也就是在此刻,边上人禀告道,“皇上,陆陇其已经病故了。”

“为何不报?”

“七品官在籍身故,无启奏例。”边上人也是冤枉,虽然陆陇其挺有名声,但是之前没被流放那都是皇上开恩,后来降了官,又是任期以满,他自己就告假还乡了,如今算来陆陇其都死了一年了。

谁能想到皇上竟然又想起他来了?

而且还是这么个职!

山东那边拔下来一群人,其中山东学政这个官可是不少人都有些心动!

甚至有些人都已经准备找门路了!要知道学政手握之权向来不少,管着一方科举之事,这势力门路就不说了,而且就论名,亦是不小,影响一方学子都是能够做到的,甚至还囊括了后世传唱,引一时风潮。

换言之,别管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权,甚至是为了地位,这个官职都不小了。

康熙长叹了一声,到底还是道,“可惜了。”

“本朝如这样人,不可多得了。”

【是不多得了,一个地方官员能够被当地百姓传颂两百年,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整个清代以名臣从祀孔子庙只有三人,其中一个就是陆陇其。】

【不过那三位也都是皆以外吏起家,蒙皇阿玛恩遇,也很能说明皇阿玛还是挺爱惜能臣的了,若是放在其他朝代,或许也没有这么大的恩遇,先有伯乐,后又千里马。】

【当然,也有雍正在后面一起商议有关,若是他不去探讨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其也不好那么容易进去。】

康熙听到这话到底稍微舒服了一点。

至于陆陇其,他很好,甚至好到无可附加,就像是胤祉说的那样,能够让当地百姓传颂两百年,这的确极为少有。

他做的或许比他所想的更好。

就像是他说的那样,不可多得。

只是人到底已经没了,他能够做的也只有给陆陇其更多的身后名。

康熙当即到底下旨,给陆陇其加封,顺便商议了一下要不要给他加个谥号。

待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康熙又巡视了其他地方,到了南苑,方才命人把噶尔丹的人带过来。

而玛哈噶山也等了许久了。!

阅读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