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第四百七十九章 任安抚使,清醒稳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482章任安抚使,清醒稳重

建德县衙后院石亭,清风吹起落叶,落于一旁角落。

李绚收回目光,转头看向段宝玄:“都督,本朝虽有安抚使之职,但都是朝中大臣巡视战乱或受灾的州县,为安定社会秩序,称安抚使,此职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侄头上啊!”

段宝玄有些得意的一笑,然后笑着道:“贤侄不知,安抚使是临时差遣,体量安抚,事毕即罢,朝中有制,任抚使者,必有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从官者兼任,贤侄身为皇室,暂时安抚睦州,也是的过去的。”

“太中大夫。”李绚的呼吸顿时就重了起来。

要知道,他这个南昌王,被授太中大夫已经十几年了。

也就是前一阵在神都的时候,做了一些事情,才被授予了正四品下的通议大夫。

临时差遣,太中大夫,皇族,体量安抚。

看上去就像是专门为李绚准备的一样。

看着早有准备的段宝玄,李绚摇摇头,有些艰难的道:“但这需要陛下圣旨,甚至圣旨当中,还必须注明,职务到新任睦州刺史到任终止,不得随意延长。”

“贤侄还是谨慎啊!”段宝玄从袖子里面,直接翻出了一封圣旨放在桌案上,轻声道:“这圣旨为叔就不宣读了,贤侄到了睦州州城之后,以安抚使代行刺史事便可,至于睦州刺史,待到睦州收服的消息传至神都,中枢便会下旨,想来也就只有二十来日。”

李绚拿出圣旨,翻开一看,果然,是任命他为睦州安抚使圣旨。

安抚使本身就是临时差遣,体量安抚,事毕即罢,也就不用弄什么检校一类的文章。

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皇帝提前就想好的,还是给的段宝玄空白圣旨,让他随意填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的,上面已经有了李绚的名字。

在圣旨上填上名字的一瞬间,中枢三省已经有了记录。

李绚重新合上圣旨,苦笑一声,最终无奈的拱手:“叔父如此看重,侄也无话可,只是这睦州刺史的继任者,叔父还需好好考量,否则我等所做之事被人轻易抹去,就得不偿失了。”

“放心,这个人选,一定会让贤侄大吃一惊的。”段宝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

又是在卖关子。

看到他这幅模样,李绚也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段宝玄心中有数就好。

不过随即,李绚的神色就严肃起来:“另外还有一事,需要查清,那就是睦州刺史史公之事。”

“史叙?“段宝玄有些诧异。

李绚点点头,道:“据朱泚所,史公从开始被囚禁到最后自缢身亡,始终都没有答应阴教的要求,故而需要为其正名,此外,虽然朱泚所,史公是自缢身亡,但这里面是否还有别情?”

“贤侄怀疑史叙是被人所害,然而被杀身亡……是袁晁。”段宝玄转眼就猜出了李绚真正的心中所想,甚至就连凶手都猜了出来。

史叙一死,袁晁不仅成了阴教新朝的仆射,甚至在原计划当中,他还会上位大总管一职。

“袁晁此人,野心极大,在史刺史被囚禁期间,他便已经投靠了阴教,而史刺史的事,算来算去,也就他的收益最大,很难不让怀疑。”李绚到底,还是不信任袁晁。

“但袁晁如今已死,还是被文复之亲手斩杀的,就算他是杀害史刺史的真凶,朝廷也不会让此事指曝光出来的,而且,史叙之事,还是让他为朝廷尽忠自缢而亡最好,对他好,也对史家好。”

段宝玄轻轻的摇摇头,这件事情的真相一旦不如预期,那么到时伤人伤己都是必然的。

李绚点点头,道:“叔父当心,侄不是那种为了所谓的真相,就不顾一切掀开真相,最终却伤害无数的人,侄最多不过是调查一下其中的隐情,就算是查出什么,轻易也不会对外胡的,叔父放心,侄心中有数。”

真相有的时候,最为伤人。

有的人,以真相为重,丝毫不在乎对伤害别人,而等到别人反击的时候,又举起真相的大旗。

一脸无辜的表情。

殊不知,当你举起真相的大旗,伤害别饶时候,注定要被别人伤害。

力的作用是相互。

这种情况也是一样。

所以,在你调查真相伤害到别人时候,一定要注意别饶反击,不要当圣母。

……

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过歙县,东入浙西,经淳安而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行余杭汇入钱塘江。

淳安、建德,历来商船不断,徽杭之间的交通尤赖如此。

江水幽幽,李绚站在大船船首,看着新安江出神。

就在此时,一份飞报被送到了李绚眼前。

“阴教逆匪在今日寅时,趁着黑,从睦州北门突围而出,然后进入北部群山,消失不见。”李绚将飞报递给余泽,杜必兴,丘贞沐,徐剑等人,神色不由感慨,道:“一旦进入群山,再想要绞杀就难了。”

余泽看了一眼飞报,就将它递给了杜必兴,转身看向李绚,拱手道:“王爷三言两语之间,便已经再立殊功,睦州重复,则阴教动乱可大局已定,剩下的不过是清剿残匪罢了。”

阅读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