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5章 事业线很重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听到王宏肯赔偿,王景立马露出一副笑脸:“此物名唤逍遥椅,眼下只在城中东市一家叫奇巧阁的店铺有售,伯父去了之后,报我姓名,便可享受八折优惠。”

“你最近都没出过门,怎会这般清楚?”

“因为这家店铺是我开的啊。”

“……”

王宏气得捏紧了拳头,却还偏偏只能告诉自己要冷静,二侄子肯定又犯二了,万万不可与他一般见识。

左右不过一张椅子而已,又不是买不起。

随后,他便拽着王景去见王允。

而王允在得知王景已经抱丹成功之后,同样震惊不已,眸光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当年修习《真阳九炼》,从入门到抱丹,总共花了一年有余。

可即便如此,在家族内也被一众长辈称其为“天纵之才”,可见这门功法想要初窥门径,绝非易事。

《真阳九炼》中所包含的抱丹秘术,脱胎于上古方士的修行之法。

上古时代,方士为求大道,师法自然,将人体视作内天地,修炼之时,吸收外天地之元炁,在人体内天地中构筑元炁的周天循环。

而抱丹,则是元炁周天循环构筑成功的标志,因此也常常被称之为内丹,其虽由元炁凝聚而成,并无实体,却起到了类似于人体的心脏的作用。

心脏将血液输送到人体各处,维持器官的运转,而元炁能够在人体内天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内丹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

以此观之,想要抱丹,纵使资质再高,也绝无可能一蹴而就。

因为内丹的形成,乃是元炁在人体内天地进行周天循环的结果,一旦停止运功,内丹自消。

而若想内丹常驻,时时刻刻悬于心田之处,就须苦练不缀,通过经年累月的修行,让元炁的周天循环彻底改造自身,最终化为一种本能。

期间断断续续,反反复复,需要不停的打磨和参悟,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旬日之间,便能抱丹?”

若非事实就在眼前,王允根本不会相信。

以至于他忍不住询问王景:“你是如何做到的?”

王景缺乏修行界的基本常识,所以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有多惊世骇俗,毕竟抱丹说穿了就是维持内丹的常驻罢了。

普通人难以一心二用,所以刚刚踏入修行之路时,无法长时间维持功体的运转,只有每日专门抽出时间,平心静气,打坐练功。

直到经年累月的修习,让练功变成一种近似于生理本能的条件反射,才算是功体大成,跨入抱丹境界。

可王景不需要啊!

这种苦活累活,丢给法身去干不就好了吗。

人工智能外挂,全年无休,时刻待命了解一下?

只要筛选出效率最高的运功路线,之后直接就可以开始挂机升级了,元炁的周天循环,自有法身来进行调度,根本不需要王景额外分出精力去管理。

所以王景并不知道,抱丹对于其他人而言,是何等艰难,资质不够的,甚至一辈子都无望踏足于这一境界,可谓是修行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然而这一门槛,王景轻而易举就跨过去了,甚至都没什么感觉。

王允和王宏此刻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尤其是王宏,要知道,他抱丹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两人原本还以为王凌才是太原王氏的麒麟儿,不曾想王景的天资,竟然更在王凌之上,而且高出的程度,根本难以估算。

只有王景明白,自己压根不是什么绝世天才,只不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能高出当下这个时代所有人一大截罢了。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简直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与思能结合之后更是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才让王景显得如此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王宏不知王景心中所想,他此刻只为家族又添一贤才而欢欣鼓舞,甚至向王允建议道:“元旭如此天资,若是能参加月旦评,必可一鸣惊人!”

月旦评,又名汝南月旦评,由东汉末年汝南郡人许劭所主持。

东汉末年许劭与其从兄许靖喜欢品评当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故称月旦评。

例如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谓是舌唇才动,成月旦春秋。

哪怕是名门子弟,也对月旦评趋之若鹜,想要上榜扬名。

说白了,这就是后世的互联网明星买流量的套路罢了。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名气的重要性,古人早就玩明白了。

甚至在东汉,名士的名望远比后世更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你日后能不能做官,能做多大的官,能有多大的人脉和影响力。

王允有些心动,可随后又摇了摇头,理智地做出决断:“此事暂且作罢。”

“这是为何?”

王宏对此很是不解,在他看来,月旦评是王景能够崭露头角的大好机会。

王允却不这么看:“前些时日府中闹刺客,这事儿你们应当都还记得吧?”

王宏闻言一惊:“难不成已拷问出幕后之人的身份?”

“没有,他们的身份并无作假,确实都是黄巾乱党,不过在妖道张角伏诛后,他们早已落草为寇,这次前来行刺,名为报仇,实则收钱办事。”

“背后之人究竟是谁?竟敢公然买凶刺杀朝廷命官!”

王宏此刻义愤填膺,实在是对方过于胆大妄为。

王允哪怕被贬,现在也还是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货真价实的一方大员,结果却在家中青天白日的被人上门刺杀?

这事儿若是搁在过去,怕是举国震怒,皇帝不管乐不乐意,都得下旨彻查,以安百官之心,否则群臣怕是要直接摆烂来抗议了。

可黄巾之乱的爆发,让朝廷已经无暇顾及这种小事了。

没错,一州刺史被刺杀现在已经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才刚刚一同谋刺灵帝刘宏,甚至还想拉曹操入伙。

可惜这年头的曹操还想着做忠臣,并没有要造反的想法,所以拒绝了。

事败后,刺史王芬畏罪自尽,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谋刺皇帝啊!

这不得诛杀满门,来个九族消消乐?

结果呢?

作为主谋之一的许攸愣是直到十几年后的官渡之战都还活蹦乱跳,最后还是被曹老板给摁死的。

与之相比,王允这位刚刚出狱而官复原职的豫州刺史被人刺杀,实在是微不足道,顶多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比起王宏的愤慨,久经宦海,数次被下狱又数次被启用的王允就显得镇定许多,他冷静地分析道:“朝中与我有仇之人不少,但能用出派遣刺客暗杀这种下三滥手段的人,却是只有一个。”

“你的意思是,张让那个奸贼?”

“除了他还能有谁?”

王允为人刚正,十九岁初入仕途时就敢下令不杀一位为非作歹的小黄门,之后更是因为人事任命问题公然顶撞自己的顶头上司太守王球,差点死在狱中。

之后王允收敛了吗?

完全没有,一路高升,一路得罪人。

但凡是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不会当做没看见,而是当面指出,你不改,他还要当众喷得你无地自容。

这特么谁遭得住啊?

而这其中,最要命的当属张让。

中平元年,王允在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军时,搜出了张让与黄巾军来往的书信!

然后皇甫嵩和朱儁都选择性失明,可王允不干啊,当场就把张让这位皇帝的“亚父”给举报了。

十常侍之首的张让,那是什么样的一個人啊?

狗见了他都得平白无故地被踹上几脚疼得嗷嗷叫,你居然把他往死里得罪,甚至还想要他的命?

他能让你好过?

所以王允举报张让的结果就是王允自己被下狱了,今年灵帝心情好,他才得以大赦出狱。

阅读我在三国练神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我在三国练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