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99章 论功行赏,青出于蓝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九州池畔,庆功宴上,论功行赏。

年纪轻轻的薛林远,竟成了宴会上最瞩目的功臣。

不仅武三思对他大加赞赏,连王孝杰也对这位少年副将颇为肯定。

当大家都对薛林远交口称赞的时候,武承嗣这才发觉,这个少年着实不简单。

以那武三思的为人,本是会把所有功劳都揽于一身的,没想到这次竟对林远大加夸赞。

这个贪功之人,何时如此扶持部下了?

武承嗣有些隐约的不安。

其实武三思和王将军的的心思,武则天都明白,两位大帅不好争功,那就把年轻人推出来,一是谦让,二是平衡。

武则天很清楚,作为抗敌主力,王孝杰肯定居功至伟。

不过这一次,武三思的表现也不错,至少没给武家丢脸。

所以,对于这两位大将军,武则天还是应例封赏了一番。

至于薛林远,武则天决定重重的封赏于他。

谁说她大周朝将才凋零,青黄不接?

她偏要让那些老臣看看,让天下人看看,她武曌有的是人才可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武周王朝又多了一个良将之才!

武则天素来赏罚分明,也出手大方。

虽然林远出征前封赏的五品定远将军,已经属于破例提拔,武则天依旧想要再度提拔他。

不过,一时之间还没想好该如何封赏。

毕竟,这个薛林远是白马寺的和尚,属于方外之人,所以,武则天看向了薛怀义。

“怀义,你这徒弟果然不错,是个可造之材。以后多帮我留心这些青年才俊,也算你为朕分忧了。”

薛怀义受宠若惊,连忙领命。

自从武则天有了御医沈南璆,薛怀义已经很久没有被夸奖过了。

如今徒弟如此争气,他这个师父也觉脸上有光。

早知道此次西征如此顺利,他当初就该自己去了……

薛怀义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出征前对林远的许诺。

原本,他并非一个守诺之人,不过眼看徒弟前途无量,颇受陛下青睐,不妨在这里卖一个人情,以显得他的识人之术和爱才之心。

于是,薛怀义趁着酒意,朝武则天行了个礼。

“陛下,当初我这徒弟请缨出战之时,我曾答应替他朝陛下讨一个赏,还请陛下成全。”

“哦,没想到你还如此守信。我正愁给他什么封赏呢,说吧,你许了人家什么赏?”

薛怀义话到嘴边,又觉得自己作为白马寺的主持,若是当着满朝文武,说出请陛下给和尚赐婚的话,怕是不太合适。

于是,他笑着拍了拍林远。

“还是让他自己说吧。”

薛怀义的表现,让武则天很是好奇,不知道这个小和尚会向她求个什么赏赐。

此时,文武百官也都放下了酒杯,停下了议论,齐刷刷的看向了薛林远。

林远明白师父的意思,他感激的看了薛怀义一眼。

没想到,他还挂心着自己和牡丹的事情 。

不过这一次,要辜负他的美意了,因为现在根本不是时机。

虽说按他如今的五品官职,倒是配得上武牡丹这个东宫少傅了。

可是,牡丹的身世又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

如果今日自己贸然开口求赐,众人必定疑心他和牡丹的关系。

毕竟,一个白马寺的小和尚,一个东宫里的石女少傅,这关系,任谁都会起些八卦之心……

如果陛下问起二人的缘分,定要提到当日金童玉女之事,一旦查起来,怕是就要涉及二人的身世。

姝月的身世尚可瞒上一段时日,自己的身世怕是一查一个准……

搞不好到时候,婚没赐成,倒是赐下罪来……

何况,有武承嗣在一侧虎视眈眈,林远实在不敢冒险。

其实武承嗣的那些小动作,林远都知道;至于他为什么不明目张胆的行动,林远也清楚。

一是忌惮薛怀义,二是惧怕太平公主。

不过,林远还是决意稳妥行事,至少他再也不能把自己和牡丹陷于险境,完全指望别人来救。

就如当年的崇轩和姝月,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如今他在洛阳根基未稳,虽然立了一些军功,但还远远不够。

再说,薛怀义恩宠已失,武三思交情尚浅,太平公主那里还未来得及经营,一旦武承嗣发难,怕是无人为他出头。

目前,真的不是好时机。

何况牡丹目前待在东宫,真的是最安全的归宿。

而且,林远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所以,他迟疑了一下,先行跪拜,这才开口。

“陛下容禀,林远自幼喜欢营造之术,崇拜将作大师宇文凯,最爱这巍峨恢弘的神都洛阳。”

“林远之前有幸跟着师父营建天堂,曾任百工监,所以恳请陛下准许林远还俗,调职冬官,以后能为神都营建再尽心力。”

林远的话,让众人都吃了一惊。

还以为这个凯旋归来的将军,要狮子大开口,求个什么大赏,竟然是要调去冬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起这冬官,其实就是三省六部里的工部。

那武则天登基之后,为彰显新朝气象,改弦易辙,做了不少表面功夫。

比如将东都改称神都,连三省六部也更换了名字。

其中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则改成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不过,换汤不换药——林远所说的冬官,正是原来的工部。

这工部掌天下山泽、屯田、百工之事,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兴造之众务,皆属其职。

其中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是工部的正副长官,统领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四司。

数年之后,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甫,又名杜工部,他的职位正是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个从六品上的闲散官职。

所谓“检校”,是指获得官衔,并不在朝堂具体办事,也就是个荣誉称号。

不过这已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因此后人便称杜甫为“杜工部”。

而林远的话之所以让众人诧异,是因为在这套三省六部的中央行政系统里,工部的地位是最低的,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从名义上说,在六部之中,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的礼部,地位应该是最高的。

那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曾经担任礼部尚书,负责国家各大典礼的筹备和举行工作,甚至外交活动……

但从实权来说,吏部才是最高的。

吏部负责人才选拔任用、官员调动任免,对出仕者来说,是决定“生死”的地方。

户部掌管户籍和财经,直接掌握国家财政大权,颇为富裕。

至于兵部和刑部,一个负责国防,一个负责司法,也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部门。

而工部负责营造工程,是个专业性强的苦差,属于十足的技术部门,权责范围有限,也没什么话语权……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那些士大夫的眼里,工部的人就是匠人,和工人没什么区别,所以难免有所轻视。

按说,以林远如今的品级和功勋,他至少应该要求进兵部,或者跟着武三思去礼部,怎么偏要调去工部?

阅读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