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于丹」

第15节: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1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关于这种”奢”于”俭”的关系,《论语-述而》里也有很经典的论述: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告诉我们,奢华了便不谦逊,节俭了显得鄙陋;但是与其不谦逊,还不如鄙陋些。这无疑是对”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的最好注解了。

说到奢侈与节俭,在《左传-成公二年》里记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成公二年八月,宋文公死了。臣子们开始准备厚葬他,书里记载说:”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椁有四阿,棺有翰桧。”我们现在可能难以理解当时决定”厚葬”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但直觉告诉我们,这实在太奢侈了。

于是,作者便以”君子”的名义站出来,指责当时为首的两位大臣——华元、乐举。说他们有失为臣之道。认为作为臣子的,应该致力于帮助国君治理烦乱的国事,解除政事上的困惑,甚至为了国家,有时候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极力规劝君主。但这二位大臣,当国君还活着的时候就任由他去放纵作恶,国君死了又为他置办过于奢侈的葬礼,这是在把国君陷于邪恶的境地。他们这么做,怎么能称做”臣子”呢?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为臣之道”,还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就是不合实际的礼节只会招来别人的唾骂而不是欣赏。与故事里的那两个大臣相反,子游告诉我们说:”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意思是告诉我们,丧礼只要体现出遭丧者哀戚之情的极致就可以了。我们知道,丧礼较之其他礼仪往往更能表现出人心的”仁”,这种仁,通俗地说,便是我们常说的恻隐之心。对于那些遭丧之人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表现出真挚的同情来。”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是说孔子在遭丧之人的旁边进食,从来没有吃饱过。说的正是孔子的这种恻隐之心。

奢侈的葬礼也许在现代社会不是经常被世人提及,但奢侈的婚礼现今却是网络上许多人讨论的热点。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博客文章,名字叫《福布斯全球五大奢侈豪华婚礼》。文章列举了近年来全球五大奢侈婚礼,这里转录其文的两段原文:钢铁大亨米塔是全球第5大富翁。为嫁爱女他一掷千金,总共花费了6000万美元,创造了21世纪最为豪华的婚礼。印刷精美的结婚婚礼请柬就厚达20页,专门装在一个个银制的小盒子中,分别送达1000多名嘉宾的手上。婚礼举办地点位于巴黎一家五星级酒店,狂欢活动整整持续了5天5夜。其间,众人除了在凡尔赛宫举行了一场豪华派对,还在同样位于巴黎西郊的桑?特-?克鲁德公园里临时搭建了一座木制城堡。其实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过度浪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和我们政府现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题不合节拍;从社会文明的角度看,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炫耀傲慢心态,和我们国家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提法也不合节拍。像这样奢办婚事,只会耗费钱财和精力,浪费资源和时间。在金钱至上和盲目攀比的今天,我们也许更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我们传统文明给我们到底留下了些什么建议。这也是我们今天研读《论语》的出发点之一。我们需要的只是平静的心态,来仔细品味孔子的智慧。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何解

申郁文

《于丹〈论语〉心得》的第39~40页,有这么几段话:

怎样的关系才能称做”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o,去声)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

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你们俩离疏远也就不远了。……(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阅读解“毒”于丹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解“毒”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