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于丹」

第58节:透过于丹看社会6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但我一点也没有想叫人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下,还能像一个在高校从事文史研究的学者一样,把《论语》、《庄子》这样的巨著每个字梳理得清清楚楚。在重压之下,人人有权娱乐,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把娱乐交给娱乐,文化交给文化,这也是另一条无可辩驳的逻辑。

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读经典?

我想,只要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纷繁芜杂的现实存在,只要我们今天仍然受困于自己的内心,那么像《论语》、《庄子》这样的经典,就没有失去它们的光辉。

我们今天如何读经典?

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平时忙,可能常去麦当劳吃汉堡,但有空的时候也会买些好的”材料”回家做点精致而有营养的东西吃。这样可以保持我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保持我们这个种族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

最后想起一个有名的生物实验。一只青蛙,如果把它丢到开水里面,它会因为感觉到烫而马上跳出来。同样一只青蛙,把它放到温水里面慢慢加热,它就以为自己在泡温泉,最后就会被慢慢变烫的水煮成火锅田鸡。当然,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了!

知识分子应当向”民众”屈膝献媚吗

杨昊鸥

在基督教里,国王也好,农夫也好,众生皆是上帝之子民,在圣像之前,人人头顶虔诚,谁也不必向谁屈膝献媚。

在晋如兄的吁请书发出之后,我听到了一种声音——”你们的问题就在于你们不肯放下身段”。我不禁愕然。所以我要再敲一些字,以之说明,我们为何绝不放下身段。

我们的谦卑一直以来并且将永远只奉献给我们所敬畏的传统、我们的文化,除此之外我们不会向任何人献媚,哪怕这些人的总和加起来成为”民众”这个概念。这是我们从先贤孔子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在这个原则上阳奉阴违,我们便羞于自称读过圣贤书,我们便不配提起孔夫子的大名。反而言之,如果孔夫子为了名利而献媚于诸侯,而不是周游列国甚至沦落到”穷于陈蔡,七日不火食”的窘迫也不肯妥协,他就绝不足以成为万世师表,他就绝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文化的脊梁。

试看于丹女士的这一段: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毕生以复兴周道为己任,虽百死而不悔。当我读到于丹女士这段受到热烈吹捧的文字时,内心涌现起无尽的悲凉。时尚而美好的词语本身没有错,但是把时尚而美好和伟大人物挂钩,这种思路便值得商榷。

我们不会因为大众的不懂,而放弃钻研、切磋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我们也不会因为大众不懂、抗拒,转而迫不及待地把神圣的经典庸俗化为时尚的花边文章。我们在伟大的传统面前虔诚地匍匐而行,不仅因为这种虔诚的姿态带给我们内心的安宁,更因为我们深知这种姿态是体会先贤伟大思想的唯一途径。

2006年有一部上座率颇高的电影叫做《达芬奇密码》,小说原著我没有看过,只是陪女友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印象很深的是电影的结尾,当事情似乎都已经很清晰明朗的时候,主人公为了传承在人类文明中起到深刻影响的基督教虔诚信仰,放弃了进一步揭露耶稣实际上曾经和抹大拉有过夫妻关系的史实(大意如此)。我感动于电影的最后一幕,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男主角跪在抹大拉的遗骸之上仰望苍穹,镜头越拉越远,只看见广袤的大地上一个微小的生灵屈膝而跪。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我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皮老先生很絮叨,也很固执,在书中不厌其烦又不失牵强地强调孔子做六经。我闪过一个念头,这不就是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吗?就在这样一部商业片中,我们看到了西方人是如何珍视他们的传统——为了守护,他们甚至宁愿虚构。何以我们的民族在面对传统的时候竟是一种草率的态度?无可否认,近一百年是中华文明断代的一百年,之前人们因综合国力的落后归罪于传统和文化的落后,做出了许多可笑、可悲的荒唐事,为什么今天的人们依然不明?白——?一个民族长足的发展,恰恰是因其传统文化在为之提供不竭的动力!

阅读解“毒”于丹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解“毒”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