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痣」

第26章 醉颜·独赴红尘 5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鬼谷子先生早年也是周游列国,欲求闻达于诸侯,然而仕途不顺,最后自成一派,隐于朝歌鬼谷,著书立说,并广收门徒,同时悟天修道,传说在世间活了好几百年,后来不知所踪。

鬼谷子在人间一住那么久,皆是寂寞高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尚在世间行走时,人们就已把他位列仙班之中,他的所学绝对不是得助于那本天书,但跟他在山林里避世隐居一定有着必然的关系。

山间岁月总是悠然,枯自枯,荣自荣,不碍黄绿踏时节,静得不知归属,笑看人间匆忙。

到了东汉末年,蔡邕带着他的焦尾琴,循着早已被荒草厌住的小路入青溪,走到山谷的最深处,去探访鬼谷遗迹。

上路回旋,忽开阔,忽无踪,景致各异,蔡中郎灵感迸发,山有五曲,一曲为制一弄。

山之东曲尝有仙人游乐,故作《游春》。南曲之涧,冬夏常绿,故作《绿水》。中曲即鬼谷旧居,深邃岑寂,故作《幽居》。北曲岩壑悬绝,猿鸟所集,感物愁坐,故曰《坐愁》。西曲灌木吟秋,故曰《秋思》。

这五曲共称为《蔡氏五弄》,到了隋朝,它被隋炀帝钦定为考取进士的必考科目。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上的将军就是苏代,也就是苏秦的弟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一成语就出自于他。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去营救。

它在瓷器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画面再丰满,看在眼里的也就是这么简单,疏处走马,密不插针的美感还得要品。

它让众人瞩目,更多的原因还是那个上亿的价格。

不用知道元青花藏了多少秘密,曾有怎样的兴衰,也不太关心这一虎一豹拉着车,到底是怎样的来龙去脉。只“元青花”这三个字就充满了无限诱惑,它代表着几辈子的富贵。

看电视上近来来正风声水起的鉴宝类节目,不管走到繁华都市还是宁静小镇,现场都不乏元青花的影子,急于问个真假,价值几何,而问及喜爱程度,还是那个让人不忍责备的答案,是元青花就值得。

它连城的价值,人们已经说不上几许分明,而它不断被放大的价格,让历史里的青花瓷,把那份自身的美,和承载的故事,都无奈地藏了几份。

也许是生活的节奏太快,而压力又太大,没有宁静从容的心来生活,又如何以空灵之心与历史对话,赏不出的意,一定是在哪个环节有了失落,最可能的,就是心里的浮沙还没有被安置在海角天涯。

什么时候能静下来,能欣赏青花瓷的美,能听古乐带着远山的风声,能放下手中的忙碌,去山里,遇不到高人遇不到仙,但可能稍有停顿,就遇见了自己。

那个时候再回来,青花的一笔一划都想描画,故事里的纷杂喜乐,都想用心一一地去体味。再面对这上亿的瓷器,只会由衷庆幸,人间有它,与我牵挂。

我在芦苇丛里走过,身上扫过柔软的芦花,跪在溪流边玩水,笑起来眼神清澈,这么简单,简单地连灵魂都变得轻渺,好象一阵风过就可以飞起来,山上多是藤缠树,还有一大片藤海,站在山顶往下看,绿色的屏障给人以盛大的震撼,什么都不想说,由着心飞跃,与天,与地,与风,与自然。

山花簇簇,开得不管不顾,有没有人来赴花期不重要,重要的是盛开曾是一个诺言,我心疼得看着它们,怎么就如此不分时节,一场寒来,谁能顾惜?

我的手指变得笨拙,朗目柔情,顾盼生姿,没有一期一会,只有一时一逢,因是深秋,所以,才更拼了性命地开,此花开过,再无后继的等待。

请原谅我小女子的多情,柔肠以对世间天地葱茏,是珍惜啊,我知道花谢花开,寒来暑往,都是命中的注定,与其哀叹,不如欣赏路过的风景,施施然走过最美的宿愿。

化刻骨,为永恒。

我离去时,余香绕身,栖息不散。

不到禅语不知休

无声的雨,该用心听吧。

看官俱未到,独自在此,说与谁听?

这连续的雨下得极有意思,不是半夜就是清晨,敲打着就开始了一天,靠在窗边听雨,隔着窗,声声点点,不单调,怎么也不厌。

不厌,是因为随着这声音思绪早已远去,心一点点地沉下来,又像笼了一层水气,无端地就惆怅了,想什么都带着一丝伤感,那些久远的人或者事,或者心情,如此浮现出来,不是晾晒,连回忆都谈不上,似乎就是要撞这雨期,就是要这样相逢,看谁路过携了一把伞,撑一个可以避雨的屋檐。

有雨,总是好的,让节奏慢下来,让目光可以穿越秋水,都说秋雨愁人,其实,在这雨里,忧怨也可减三分。

雨是有情的,所以才来人间。

草衣道人王修微,明末的一场雨。

金陵,秦淮河,她不在八艳之中。

她是广陵人氏,家境贫寒,七岁那边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彻底断了生路,又值朝末乱世飘零,修微年纪最长,经人介绍,换了银两,入了青楼。

这一去,是花花世界最深处,她天资聪慧,貌美温柔,自然得到了最好的调教,她也刻苦用功,短短的几年,琴棋书画诗词舞蹈曼妙歌唱,熏就了这佳人的千般妩媚万种风情,还有一点思想。

长大后的她,并没有把自己锁在秦淮岸边的高楼上,也不在意与莺莺艳艳争个高低,这边万紫千红开遍,由它总是春,她只习惯了扁舟载书,乘兴而去,只要有念头,就能在路上前行,与当时的文人雅士频繁交往,渐渐地,她的才名已飘落四方。

漂泊不是最终的选择,只是无奈的过往,年轻女子的心思大多相同,她也一样,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有过多的奢望,只盼遇一良人,为他脱了乐籍,低眉进门,做一个知冷暖的妻。

她的姐妹各个名号不浅,也都有这么一个微薄的愿,可是坎坷曲折太多,总难走到最后的圆满,世道对她们的不公,从踏入青楼的那一刻起,就已先定了终生。

她们没想过高攀,只想要个安定。

紫霞仙子在幽幽回忆,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故事的前半截,却猜不出故事的结局。

诗友往来中,她认识了明末儒将茅元仪,这人能文能武,志向远大,闲谈之中两情相系,两人都是侠士风范,很快成了亲。

这一段姻缘太潦草,钱谦益给她写的小传里丝毫不见这一行,不知道是尚不知那一段情,还是刻意引去,只是在明代诗歌集里,介绍她的时候有一句,初归归安茅元仪,后归华亭许誉卿,皆不终。

然而残缺与残缺也可有着天差地别,与茅元仪的结合更像是个人生的一个台阶,即便没有足够的深情面对日后的烟火,尽管匆匆遇,又要匆匆离别,但还是这个男人把她带出了青楼,给了她这个从良的机会。

没有爱情,还有那么一点感激。

她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姐妹们的心酸委屈,越来越向往简单的清静,她开始潜心向佛,平时也不再佩戴首饰,只是素衣布袍,一个拐杖,风雨江湖,情系山水。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望鹦鹉洲,谒玄岳,登天柱峰,溯大江上匡庐,访白香山草堂,还有幸见到了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

就像她在自己的《樾馆诗》自序中写的那样,生非丈夫,不能扫除天下,犹事一室。参诵之余,一言一咏,或散怀花雨,或笺志水山。喟然而兴,寄意而止,妄谓世间春之在草,秋之在叶,点缀生成,无非诗也。

她甚至在西湖边给自己修建了墓穴,从此字号草衣道人。仿佛给自己开了一剂药,来对红尘无望的苍茫。

本以为一生这样就好,无牵无挂,也没那么多烦恼,一心一意修来生。

可是,这一生,尘心纵已断,尘缘尚还未了。

心不在红尘,人在江湖。

用钱谦益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偶过吴门,为俗子所嬲。后面这个字,是调戏的意思。

这个人叫许誉清,万历四十年的进士,儒家门生,崇祯年间国政不稳,他数次上书进谏朝廷,可见骨子里也有浩然正气,钱谦益这样的叙说,总觉得有些刻薄了,没有一点迹象能说明。

钱谦益和王修微是多年好友,他和柳如是也是经由王修微介绍认识的,在他们的婚姻中,王修微有这么不可忽略的作用,也许因此对他总存了那么一份感激,他大概觉得王微修更适合单身,过她无拘束的日子,受过一次感情的伤害,何苦再这么草率,两人相识不深,毕竟偶过吴门的偶字是真。

在钱谦益的眼里,王修微已是修佛之人,许誉清偏把她往凡俗里拉,所以他才用了那么一个严重的字眼,并不是特别强调这个人。

敢于进谏的人,都是置生死于不顾的,国运动荡,英明之君自有把握,脑子转不利索的多半是常常心烦,再有人不厌其烦地再三来说这里不对,那里有问题,应该如何如何,赶上皇帝脾气一起没出路,许誉清被免了官职。

王修微与他同甘共苦,是他危难时最坚强的伴,她一边整理自己的诗稿文集,一边协助许誉卿编辑他当年上疏的奏文《三垣奏疏》三卷。

日子过得清苦,倒也没有了更大的危难,外面奔波的人那么多,明朝还是亡了国。

三年后,年刚半百的王修微病逝,许誉清悲痛欲绝,亡国的痛可忍,失爱的心不能留,安葬好王修微后,许誉清放空了手,剃度出家为僧。

各寻了各的归路。

或者,各得了各的归处。

明末有多少鲜媚的生命,驻扎成了明朝繁盛的釉里红。红得隐忍,不张扬,也没有锋芒,却让人牵肠挂肚,如对美人梳妆。

釉里红烧制难度大,过程复杂,对窑温和窑内气氛要求极为苛刻,要求那时的古人要在一千多度的窑温中掌控正负五度的差别,成品率极低,以至于明中后期釉里红一度失传,故有“千窑难得一红”之说。

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盛行于明朝,这和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信奉阴阳五行,近朱为赤,认为朱姓属火,而且当年正是投身于红巾军打下了江山,这也是朱家王朝的吉祥色,因此以红色为贵,并颁布天下。

那个朝代情有独衷的颜色,浸入了末年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故事看到这里,心里仍然不能澄明,有一点飘零,挟裹在兵荒马乱的三千烽烟里,片刻无踪,岁月无影。

明末还有一个被称为“学海”的人叫傅青主,比王修微晚出生十年,我曾想象,江湖的纵横中,他们是不是有过相逢。

傅青主通晓释老经史,因恨未能救得妻死,立誓救天下女子,他著有《傅青主女科》,书法被推明末第一,绘画是丹青妙手,以剑法和拳术名闻当下,被梁羽生写进了《七剑下天山》。

即便有过相逢又如何?给她开了方子又如何?医者,意也,看的是病,交流的却是命,红尘是道场,季节里有最深阔的禅机,中药里的“引子”常变常奇常含天意,没有哪个药方可以积年累月地吃下去,还要根据时日情形透一点天机。

看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他写有个久治不愈的病人,找到了圣医,医生只在他的药方上加了一味“梧桐叶”做药引,只因为正是秋天,梧桐最先知秋气。只一剂,大病全愈。

还有的需用“蟋蟀一对”,这蟋蟀也不能寻常,须得“是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先生感慨,昆虫也要贞节,否则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

他是学医的人,也信自然的灵,病总不去,可有什么冤愆?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注定人生的路不能停歇,有人远远地过来,只是擦肩,有人相逢一笑,从此天涯两茫茫,有人和你并肩,只到了下一个路口,挥手说再见,有人走着走着就丢失不见,有人可以陪一程,只有很少的人可以陪着走完长长的一生。

繁华如管弦,再美的曲子也会有终点,更多的时候,只素雅成角落的一个守候,你的目光在,她就在,你的目光不在,她就从尘埃里隐起来,水风过境,几忆清凉,渐行渐远的日子,再回首,还有斜影相随,沉淀下来的,却不是心里的一层沙,而是一朵花,静静开过。

听方文山的词,最美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而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索性换了文件夹,这个里面都是曲子,点点滴滴也收集了那么多,所有的心情,都有相陪的可能。

听着曲子,忽然就觉得曲子也孤零,从来没有填过词,那一刻,心里却是澎湃的深情,倚声拈字,也仿似在配一味药,医这一时一尘的景,时光瘦,浮生浅,含笑自得。

薄雾引红尘微凉

遗落过往成殇

我独自红袖拈香

月色寂寥

情深隐丹青苍茫

诗酒年华锦瑟扰

只含泪笑天下潦草

慕君笔下有桃花

开到风流自忧伤

红笺小字书惆怅

记忆泛黄

三月烟花为谁放

横笛吹彻语无双

酬知己不思量淡妆

念离骚难解这温婉模样

却留白隐约词句三两行

苔痕上粉墙

落笔在画堂

一夜红烛不知晓

冰冷眼神安祥

独舞成妍断回望

慈悲一场

弹不尽角徵宫商

伴孤飞飘零绝望

心枯冷剩情字难了

似当年初相逢烟波浩淼

落云端惜前尘饮尽悲壮

犹记小轩窗

泼墨卷一方

若有来生如何好

你亭前醉长箫

花瓣沾衣日相绕

一夕苍老

为所思驻足凝望

豆蔻梢头春欲放

旧时光在醇酿缥缈

你临壁濡墨挥毫

陌上低吟浅唱

我依栏此生静好

慰君轻狂

听弦断茫然罗裳

闲绣榻独对斜阳

且相思且断肠未央

阅读青花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青花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