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狂歌」

第一卷 盛世大隋 第十一章 虎口拔牙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刺史王聃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打着“杨”字旗号的大军,头上直冒冷汗,若不是风吹衣袖不停的摆动,身边的人就能看出来他两腿在不停的打颤。

城墙上的守军也差不多都是这个德行,昨晚败退回来的兵卒都说杨素如何神勇,甚至有人说他会法术,带着几千精骑踏着水花过黄河的,要不然怎么无声无息的就杀到跟前了。

当年平陈的时候,就有人说他是江神下凡,这类传言在民间自然是越传越邪乎。谣言像瘟疫般在队伍中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原来投降的那批守军,此时更是全无战意,胆小的琢磨着怎么逃跑,胆大的研究着怎么立功表现。

怕成这样不能说他们胆小,因为来的这个人太不简单了。自领兵以来从无败绩,平南陈时夜袭狼尾滩,打破了南朝水军的神话,江神的传言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更不用说开皇二十年,面对生活在马背上的突厥人,硬是以骑兵对骑兵大获全胜,好像天下没有他打不赢的仗。

本以为茹茹天保就是再不济,凭着黄河天险固守应该没问题吧,结果不还是一夜之间就大败而逃。王聃问计于左右,有说赶紧趁着蒲州城未被包围赶紧撤,保存实力,堂堂黄河天险都挡不住杨素,蒲州这道城墙就行了?也有说现在撤退没法跟汉王交代,必须固守待援;甚至有说直接投降的……城中震怖可见一斑。

王刺史拿不定主意,正在犹豫间,城下跑上来一名兵卒,拱手禀道:“报刺史,汉王使者已由南门进城,现在刺史府中等候。”,王刺史一听能拿主意的来了,大喜过望,也不看报信儿的是谁,就带着一干亲随策马奔向刺史府。

马栏子抬起头,看着骑马远去的王刺史,松了一口气,暗想总算是不辱使命,下面就看宇哥他们的了。

听说外面有大军兵临城下,老百姓纷纷逃回家里,关门闭户,大街上一片冷清。

王刺史带着二十来个守卫朝着刺史府一路狂奔,冷不防一支羽箭朝着他的坐骑射来。马吃痛受惊,将王刺史掀在地上。

“有贼人!保护刺史!”,身着明光铠的卫士们大呼小叫的跳下马,拔出刀围成一圈,用人墙护住王聃。其中几人摘弓上箭,环视周围,企图找出放冷箭的人。

此时全城守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杨素大军上,没人注意到这里的“小插曲”。护卫队长急道:“给刺史换匹马,赶紧离开这里!”

话音刚落,又一箭射来,正中一名护卫面门,这个护卫身子僵了一下,扑倒在地。

李枚第射出第二箭的时候,自己的位置也被发现,护卫们立刻还射回来,不过此时他已经顺着房顶脊线撤了。他的任务就是在王聃的必经之路上,把他放倒在指定地点,现在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护卫们担心有诈,不敢分兵追赶,正要把王聃扶上马撤离。护卫队长指着一处地方惊道:“王刺史,你看那里!!”

王聃顺着他手指方向一看,城内竟然有一处地方起火,滚滚浓烟非常显眼。很快,又有另外几处地方也同样腾起浓烟。

今天上午的时候,池显竹就分别带着五个亲兵,每人背着一担柴草,来到几处无人居住的空房,伪装成卖柴的,不过就是价钱高的人们都以为他们忘吃药了。

李枚第射出第一箭的时候,池显竹听到骚乱的声音,就知道行动开始,立马点燃了柴草,把房子烧个通透。其他各处看到浓烟,也纷纷点火。

王聃见状大惊失色,暗想城内莫不是有杨素的内应?正在他惊恐的时间,五十步外的巷道里慢悠悠走出一人一马,不是别人,正是千牛郎将宇文佑靖。

宇文佑靖远远的冲着王聃拱手高声道:“王刺史别来无恙。”,王聃一看这人的穿戴,便知不是普通百姓,但也不知是什么来路。

身边的一名卫士以为是刺客的同伙,一箭朝他射来,被宇文佑靖用刀将箭打飞。王聃制止手下放箭,问道:“足下何人?为何伏击与我?”

宇文佑靖哈哈一笑:“在下东宫千牛郎将宇文佑靖,早就奉命潜伏城中。王刺史你是身处水火而不自知,如今杨素大军在外,城中更是遍布内应,此时不开城投降,更待何时!”

王聃倒也不是被吓大的,见眼前只有这一人,强作镇静道:“尔孤身一人,莫要虚张声势,左右,与我拿下,回去严刑拷打,审个清楚!”

宇文佑靖不慌不忙道:“王刺史,你若不信,且往两边瞧瞧。”

王聃和手下的守卫扭头往两边看看,大吃一惊!只见街道上尘烟四起,更有马蹄声阵阵,犹如大队人马在快速行进一般。

王聃大惊失色,回想起刚才四处火起,暗想难不成城中真的有大批的内应?这几天城门盘查很严,他们是怎么混进来的?

宇文佑靖趁势喝道:“若不早降,等我大队人马杀到,尔等无一可以活命!”,王聃已经紧张的两腿直哆嗦,倒是他的护卫队长更冷静些,沉声道:“刺史不必惊慌,听蹄音最多十几骑,我们能应付的来!”。这人经验丰富,判断的倒是非常准确。

马蹄声渐渐汇成一处,离王聃和守卫们越来越近,护卫队长急忙下令所有人拿出弓箭,分列两排,一排站,一排蹲,拉满弓瞄准马蹄声的方向。只有十几骑的话,二十把弓两轮齐射就能放倒的差不多。

准备好的同时,护卫队长拿出号角准备报警。但是他刚把号角放在嘴上,又一支羽箭飞来,连号带嘴一并射穿。

护卫队长一倒下,府卫们立时有些慌乱,恰在此时,马群带着股股烟尘冲出街巷。府卫们搭弓要射时,却看到马上根本没人,而且每匹马的尾巴上都拴着柳条树枝等。

原来陈宇安排了两名亲兵,一人骑一匹马,各自带领几匹,尾系柳条,在街道上往来奔驰。那年代的地面都是夯土而成,风吹日晒的,表层的土早就松动,一扬就漫天烟尘。

中计了!府卫们心觉不妙,但为时已晚,后排的人只觉得脖子上传来股股凉意。

就在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马蹄声上的时候,陈宇带着八名亲兵,从府卫们背后的坊门里窜了出来,手持二尺短刀,动作迅如猎豹凶如猛虎,扑到府卫们身后就朝脖子上抹刀,眨眼功夫,九个府卫就抓着淌血的脖颈倒在地上。

他们事先已经埋伏在这一坊的坊门后,就等李枚第把王刺史放倒在坊门附近,再由马队吸引对方注意力,最后伺机杀出。

亲兵们抹刀的同时夺下对方的环首刀,二话不说朝其他的府卫杀去。府卫们虽身着厚甲,但仍架不住这帮虎狼之人,很快就纷纷倒地。

一碗茶的功夫,站在地上的府卫就只剩下两个了,他们独力难支,不得不往后退几步,一左一右的护住王聃。

陈宇往前走几步,不急不慢的说道:“城外杨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拿下一座蒲州城易如反掌,何况如今城内还有接应。现在开城投降,还算是弃暗投明,将功补过。若是迟了片刻,待杨公破城,那你们就是要夷族的反叛。识时务者为俊杰,王刺史是聪明人,莫要在这时候犯了糊涂。”,说罢甩*身上的血迹。

陈宇的威逼利诱加上明亮的刀刃鲜红的血迹,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王聃也觉得大势已去,长叹一声:“罢了罢了……,随我去城门,开城投降。”

在陈宇,宇文佑靖和一干亲兵的“护卫”下,王聃在城门前下令开城投降。杨素大军遂进城收纳降兵,接收军政要务。

内应的任务圆满完成,除了有几名亲兵在肉搏时受伤之外无一阵亡,可谓是大获全胜,立功不小。众人纷纷对陈宇竖起大拇指,对他是又惊又佩。陈宇也是志得意满,初战告捷,算是有了个好彩头吧。

赵猛带着宇文佑靖,陈宇,李枚第,池显竹,马栏子几人去见杨素,禀报过后,被领入帅帐。

杨素正在和两位将军谈话,见到他们后起身大笑道:“我还以为是哪路英雄擒了反贼王聃,原来是宇文贤侄。”。杨素和宇文述同为扶持杨广上位的重臣,彼此关系还不错——至少是表面上。

陈宇只觉得杨素话音浑厚有力,丝毫不像是一个年已六旬的老翁。虽然头发已经斑白,却又有着不输年轻人的旺盛精力。年轻时高大威猛的形象固然已经不在,但是刀刻一般的皱纹并无损他的风采。配上闪亮的明光铠,更显得老当益壮,雄风依旧。

帐内的三个将军都穿戴着盔甲,看来昨夜都是亲自带兵渡河过来的。不知道这两位是什么人物,陈宇心中很是好奇。

宇文佑靖先和杨素见礼,又客串了介绍:“见过张将军,麦将军。”。张?麦?那肯定是张须陀和麦铁杖了。前者是隋朝末期为数不多既能打仗,又忠于隋室的大将;后者是当时闻名的神行太保,据说能日行五百里。这可能有些夸张,不过其勇武过人却是真的,且对杨广也是忠心耿耿。

宇文佑靖又给众将介绍了陈宇等人,杨素不住的点头,连说了几声好并吩咐看座,心情很是不错。士卒们搬来几个简易的圆木墩就算是座位了,看来杨素过河过的很仓促,若是王聃闭门不出,那还真要耽误些时日。陈宇等人称谢后就坐。

宇文佑靖拱手道:“昨夜杨公渡河奇袭,一举拿下蒲津关,今天又收复蒲州城,威镇河东,杨谅早晚束手就擒!”,杨素冷笑道:“杨谅小儿不足挂齿,不出旬月必擒之。”

宇文佑靖听了眉头微皱,心想叛军虽说式微,但是也占着许多的城池,一个月时间就能平定?但是既然杨素敢这么说,就一定能做到,“杨公战无不胜,此番平定叛乱必然是手到擒来。”

“哈哈,之前听你父亲说,你在蒲州城办事,我就想看能不能派人混进城里联络你做内应,没想到你已经招募了几位壮士,虎口拔牙,生擒了王聃,真是颇有乃父之风啊。”,宇文佑靖的义父宇文述虽然贪婪,但打仗的确是一把好手。

“惭愧惭愧,这次擒拿王聃,在下实在是不敢居功。”,说着宇文佑靖回身拉着陈宇站到杨素跟前:“全凭这位壮士计谋出众,我们才得以成功。”

阅读大业狂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业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