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尘寺的传说之隐藏的国度」

第35章 行之道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轩辕国的河水轻轻流淌着,清脆悦耳的声音使内心感到舒畅。河水绕过绿树,绕过岩石。水生悠悠,缠缠绵绵,尽显灵性。

吴老汉正在河边提水,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天空中,突然一声巨雷,一道刺目的闪电划破长空,劈入河水里。

耀眼的金光,照耀四周。被闪电劈过的河水里升起一朵大莲苞。莲花苞上沾着少许清水,远看似画如诗,令人遐想。

再看,莲花瓣一瓣一瓣陆续展开,从展开的莲花蕊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那是什么?”

吴老汉跳入河中,快速游过去,探个究竟。游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

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儿上,闪忽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目秀而长。眉浓如墨,鼻正而挺,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招人喜爱。

吴老汉一直未婚,看着莲花中的男婴,心中无比喜悦,美滋滋的想到:“我终于有后了!孩子你就是天赐给我的儿呀!儿呀!爹,以后就喊你共鼓吧!”

男婴似乎听懂了吴老汉的话,笑出银铃般悦耳的声音,如山涧清泉,欢快流淌。如莲花之香,幽然不绝。

共鼓在吴老汉的细心照料下,无忧无虑,快乐长大。

最令他快乐的事情便是和水有关系的一切游戏。例如游泳、抓住木板漂浮于水面上等。

他的水性从小就是佼佼者,远近闻名。水即是他的享受。

幸福的童年,童年里的趣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海里的沙石,多的数不清。

吴老汉有了共鼓的陪伴,心情变好,生活变好,人也年轻,心也舒畅。

共鼓的水性好,中正厚德的品行在当地很出名。

勤劳朴实的他,小时候帮助父亲种田,长大后便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

乐于助人,成为左邻右舍的主心骨。常常看到他在恰当的时候,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一些人送去食物,直爽而慷慨。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爱神。

在生活中,只要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神是无处不在的。

神是勤劳的农民,朴实无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神是我们的父亲,无声似有声,克勤克俭,笑容可掬。

神是我们的母亲,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秀外惠中。

神是一切为公的生命,他们无私奉献,兢兢业业……

一日,轩辕黄帝看到树叶漂浮在江面上,心里想:如果人也能坐在树叶上在水上漂浮着,肯定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臣们听。。。

“陛下!听说有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对水性领悟透彻。”

“是何人?”

“他叫共鼓。陛下可以请此人来完成您的意愿。”

“好!即刻派人请共鼓进宫。”

“是!遵命。”

共鼓进宫后,轩辕黄帝对他说明自己内心所想,请他做一艘能浮于江水之上的舟,便于人们在水上作业。

“请陛下放心!我会努力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好!做舟之事就交于你。”

接到造舟任务后,每天来到江边,观察水与万物的联系。

看着江水有时浪高,惊涛拍岸。有时平流如镜。

“用什么做舟才能漂浮起来呢?还能够载人呢?先用泥土和水做舟吧!”

找来很多泥土和水搅拌在一起,放在阳光下晾干。

泥舟做好后,需要在水里试运行。到了水中的泥舟,还没等享受漂浮是什么感觉。便“咕咚”一声散架沉入水底。

“再改成竹子试试。”共鼓自言自语。

找来又宽又大又老的毛竹,去掉枝叶,留下最初的部分。小心翼翼的不能划破竹筒。尽量做成长短一致的舟骨。

又选好几个较细的竹子作为舟筋,排列整齐。用绳子固定,做成舟皮。

再来一根长长的竹子作为舟臂。成功拼成竹舟,放入水中试行。

用舟臂在江水中划行竹舟,江水很快渗透鞋子。起初掌握不了平衡,摸索着站在竹舟的正中间,感觉摇摇欲坠。

慢慢的学会在竹舟上站稳,找到诀窍,想让竹舟向前滑行,把舟臂插到水底用力后推。想让竹舟向左,就要将舟臂插到舟身右侧水底用力向右推……

竹舟终于做成功了,共鼓脚踏竹身高兴的吆喝着渔歌,似一条小鱼游在山水之间。欣赏着两岸的青山绿水,还能和水中顽皮的小鱼近距离的嬉戏打闹……

共鼓心想:虽然竹舟能够载人浮于水上,但所载人数有限,且脚下渗水。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上岸后走进一片杉木丛林里,看着眼前一棵棵大圆锥树冠,树皮灰褐色的杉木。色泽自然,木质坚硬,散发出木质特有的天然气味。闻着香味,觉得自己划竹舟的疲劳顿时消失,疏解了压力。令人精神奕奕,心情愉快。

“用此木造舟必能使人享受水上漂浮的快乐。可是木头舟太重,没有风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它在水上顺利前行呢?”共鼓努力思考。。。

他想起小时候总是跟着父亲到山上采转风草。此草的特点是:叶子排列的形状圆而大,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晴空万里。转风草永远自传,并且转出的风力强度很大。能够改变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物体的方向。

“不如我也做个大形风车固定在木舟上。对,可以试试。我需要时间准备一下。”

在反复试验后,能够载四人的木舟终于发明成功。

看着水上漂浮的木舟,想着这些日子自己付出的辛苦。共鼓悟道:木舟在水上,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多少风浪,也不知前方是否有暗礁。虽然前方风云莫测。也不能阻挡木舟勇往直前的精神。困难都是为考验木舟的坚强而来,要学会乘风破浪,才能到达彼岸。

轩辕黄帝看到木舟上风车的旋转,就像一个坚不可摧的陀螺,使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期盼。能够吹走心中的烦恼,承载梦想随风飘扬。唤醒心中的感动,增添神奇的色彩。非常喜欢。

二人共坐此舟,航行于江上。双手荡起木桨,掌握船的行驶方向。

木舟四周时不时的翻起朵朵浪花,最初有点儿失去平衡,经过二人齐心协力,冲着一个方向划的时候,木舟慢慢恢复平稳。划的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欣赏着两岸的红花绿柳,感受着微风拂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轩辕黄帝感叹道:“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共同渡河,此乃船也。”

从此轩辕国便有了船这种交通工具,方便百姓水上作业,方便两岸百姓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为轩辕国的经济发展大添光彩。

有了船带来的方便,轩辕黄帝又命化狄发明车辆,为陆地上的百姓带来方便。

化狄的出生也是异与常人,乃是马氏在农田作业时,发现田野里有一个巨型鸟蛋。当母亲靠近鸟蛋时。。。

只听“呯”“叭”蛋壳裂开。。。里面没有孵化出小鸟,而是一个男婴躺在蛋壳里。

孩子生的鹿面苍古,耳耸额高,鼻直齿坚,性动而神静。看到有人看他,似乎能够辨认男女,开口甜甜的喊:“娘,娘……”

马氏的心瞬间被暖化,轻轻的抱起孩子,用脸颊轻轻触碰孩子的额头,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当即为孩子起名:化狄。

生活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处处有惊喜,只要现在就肯出发。只有行动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行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化狄从小智慧过人,毅力坚定。善于思考和探险。轩辕黄帝欣赏其才,便请他进宫为官。

化狄天天思考造车之事。

“马能行走,在它身后拖个房子,不就可以是车了?把房子处处带在身边,可以随时躲避风雨,可以随时休息,也能带上房子去探险。”

化狄想试试这个想法,于是便把马与房子之间用粗壮的绳子连起来,不断催促马要跑起来。可是石房子实在太重,马的力气是有限的,根本跑不起来。

“既然马跑不动,我就换大象。”

看着拉房子的大象一动不动,心中不免疑虑。

“马和象都没有问题,它们都可以行走。那就是房子太重,不如把房子改小,改轻,用木头做一栋房子,马和象肯定能驮动。”

做一栋木质小房子,对于从小动手能力强的化狄而言,并不是件难事。先到山上选择合适的木材,砍伐搬运回来。

建造房车的过程有些辛苦,化狄每次心中觉得辛苦时,都会想到他小时候遇到的一件事情——

那时他还小,睡在年久失修的土房子里,经过一夜狂风暴雨的袭击,墙体慢慢裂缝。

母亲一大早就到地里干活,只留他一人待在家中休息。还在睡梦当中的他被突然坍塌的房子掩埋住。小小身躯被压在坍塌下来的房梁底下狭小的空间里。

“救命啊!救命啊!”化狄有些惊慌。

这里的百姓居住分散,没有人听到他的呼喊声。母亲又不在身边,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出的去呢?

最初只是想等着救援,心态有些消极,想哭泣。但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哭泣解决不了问题。

心里立刻想:趁着自己还活着,必须想办法出去,不能放弃,一切都有可能。

双手使劲推开压在身体上的木头和泥土。最终不行,因为他还是个小孩子,力气不够大。

“不能放弃自己,绝对不能放弃自己。”化狄在内心不断的鼓励着自己。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手慢慢的清除身上的埋压物。先撕下自己衣服的一角蒙住自己的口鼻,保持自己能够呼吸通畅,不被泥土呛着。

周围一片漆黑,只能凭着自己的判断和感觉,用双手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扒开泥土,他没有动木头,因为他需要木头撑起空间保护自己。躲在木头里狭小空间里继续扒着泥土。一直没有停下来。

扒了不知多久,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从庄稼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母亲,看到眼前的情景,被惊到了。大喊:“儿子,我的儿子!来人呐!有人吗?救救我的儿子!”

母亲跑向坍塌的废墟,开始用双手挖掘。没有放弃儿子生还的希望,边挖边喊:“化狄!化狄……”

“娘,娘……”

“化狄,你还活着。太好了!不要害怕,有娘在。”

经过娘俩的不断努力,终于挖出一个出口,小心翼翼的把儿子弄出来。看着眼前浑身是血的儿子,母亲心疼的揽入怀里,激动万分。

真爱自己的生命,真爱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有毅力坚持下去,才能够成功。

童年的这段经历告诉化狄,想长成参天大树,都是要能抵抗住暴风雨的袭击。艰难环境中磨练意志,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做房子的确辛苦,但不能放弃。房子做好了却不能跑起来,再重新做带轱辘的房子……

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做好一个马能驮动的带轱辘的房棚。用绳子栓在马的身体上,坐在车上,甩开鞭子,大声喊:“驾驾驾……”

这回化狄成功了!他的马车终于发明成功。

轩辕黄帝御驾马车绕着城堡转了几圈儿,感觉惬意舒服。坐上马车的那一刻,便有旅行的好心情。跟随着马车奔跑的节奏,享受着路边的风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听着“咕噜咕噜”车轮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在歌唱。

轩辕黄帝赞叹道:“怡然自得,闲情逸致,安闲舒适也。”

马车为百姓节省了出行时间,提供生产方便,促进劳动效率。获得百姓们的喜爱,后人争相模仿制造出不同种类的马车,方便百姓的生活。

阅读没尘寺的传说之隐藏的国度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没尘寺的传说之隐藏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