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大收藏家」

第842章 出人预料的大火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笑过之后是泪,《九州国合伙人》是主旋律又不是主旋律,是商业片又是文艺片,是喜剧片又是悲剧片,是励志片又是讽刺片,叶新作为导演,成功的把商业和艺术结合,创造了一部经典。”——《江城晨报》。

“不得不说的是国产电影的水平在提高,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单纯话题的时候,当导演不再盲目拔高自己的境界,当编剧不再一味地故弄玄虚,当演员踏踏实实地表现真实角色,你就会发现做出一部合格的电影似乎并不太难。”——王忠。

“该片抛弃了九州国传统厚黑学的桎梏,开始认真思考起现代商业下的团队合作模式,所以观众至少能看到三位主人公友情的转变和考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同时该片具有工业制作水准,摄影、美术考究。”——评论家、者张颐武。

“该片绝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教育机构成长的故事,里面也有如《那些年》那般的校园爱情,但导演叶新为电影开辟了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30年的大变革背景植入其中,在这样的底色上尽情勾勒那一代青年的热血奋斗。叶新作为一位90后导演,却能细腻地拍出前三代人的时代变迁,配乐更是令人称绝,怀旧的旋律每每在最恰当的地方响起,直戳心窝。”——贾樟科。

“该片把梦想、友谊、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不失青春活力,又不乏真诚励志,既贴合北方,又符合时代脉动,90后导演叶新做到了。”——《人民日报》。

“……”

首映礼第二天,虽然大部分视角都被阅兵式占据,但媒体上扑面而来的资讯也不乏关于《九州国合伙人》的盛赞。

网络上也疯狂的讨论起这部电影,星朗更是诸多大佬纷纷现身,评论电影,有明星,有导演,有编剧,有企业家,有影评人,有媒体人,有记者。百分之九十九的评论都是正面评价。

如果说只是媒体吹捧,还可以说是水军炒作,但那么多商界大佬都纷纷站出来,吼上两嗓子,那就很难说是水军了。

这下子,就连对国产片完全无爱的一些观众都开始关注起来这部电影,开始关注起一部口碑爆棚的史诗片。

不关注也不行啊,打开电脑,打开手机。聊天群、星朗、人人网,以及刚刚流行的摇一摇,全都是好友在讨论阅兵,讨论《九州国合伙人》,仿佛一个一个都看过了电影一样,信誓旦旦的告诉你,这绝对是一部好片子。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适得其反,更加抵制,但大多数观众肯定还是被这种宣传阵势给击溃了,加入了跃跃欲试的行列。

满天盛赞与期待中,阳光卫视制作,燕城卫视播出的《杨兰访谈录》播出了采访叶新的一期节目。

“对话叶新,从知名歌手到著名的导演成长哲学。”

这一期节目。分为两个主题,四个段落。主题一就是《九州国合伙人》的创作理念,拍摄起源,对这个题材的感悟,以及延伸到叶新对电影的理解。

杨兰提问:“叶新啊,在你的理解中,九州国导演如何做到商业化?我们知道一个数据,每年九州国拍摄上百部电影。最终赚钱的也就二十几部,很多电影连进电影院的机会都没有。很多导演都在抱怨说没有机会。但你的电影很赚钱。这些,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坐在沙发上的叶新很轻松的回答道:“具体的市场大盘商业化,且不去说它。说点简单的,一部电影怎么商业化,这个商业化可以是商业片,也可以是文艺片。我的理解。首先你要把故事讲好了。讲故事说难不难,但讲好一个故事不简单。电影镜头语言是分割的,它是由很多不连续的非时间线的镜头组成,你一定要把这些镜头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你不能东拼一块西凑一块,连贯性要大于细节的深刻性……”

主题二就是聊叶新这个人,如何从一个普通艺人成长为一名天王歌手,一名电影导演。

“歌坛不说了,影视作品方面你是从拍摄网络视频起家。”

“对。”

“我发现你的早期作品是非常有个性的,像《总而言之》,很多人批评它有些重口味啊,很俗啊,尽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很难掩盖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结构和气质。”

“我那时候脾气冲,《总而言之》对我的胃口,我就是王大锤,王大锤就是我。它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种像镜子一样的写照,荒诞不羁的表现,都是我对这个生活的感悟,我毫无保留,它都是锋芒。”

“接下里的作品就要内敛很多了。”

“对,可能就是你从一个不拿导演当职业的人,进化到了适应导演的身份,开始得心应手导演的身份了,你明白一个导演,不应该哗众取宠了,而是该修身养心了。”

“所以看你的七喜广告一共六支,很容易发现开头的穿越之类是恶搞为主,后面的就多了一些励志,多了一些关怀。这是你成长了,所以你的作品也跟着成长了。”

叶新摇头:“我的确成长了,我以前特别喜欢表现,有记者采访我我都高兴的屁颠屁颠,后来记者采访我能不去的都推辞了,我希望安静一点。但我认为,我的作品或许并没有成长,趋于成熟,和成长是两种概念。”..

阅读娱乐之大收藏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娱乐之大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