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东」

第115章 哭嫁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码头下船,再倒两回汽车,又步行半个小时,小毛父子俩才问路到达新郎官徐老师在乡下的家里。这时候结婚的仪式已过,正准备开酒席。

这是一处上海乡下常见的小院落。黑瓦白墙的二层小楼,屋前左侧有一个小池塘,岸边有五六棵高大的水杉笔直地伸向天空。

水杉叶子已经全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和深褐色的树皮。树干笔直粗糙,皱皱疤疤的,像一个个饱经风霜和沧桑的老人,在温柔的冬日照耀下,默默矗立着,迎接着远方的客人……

小院里婚庆的气氛浓厚,红色理所当然是主色调。从家门口到路边,一路红旗飘飘,喜气洋洋。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甚至连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

见着面,新郎官徐老师拉着王国良父子,热情地把他们向双方家长和新娘子分别做了介绍。

意外的是,郭老师也在。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和徐老师是表兄弟,这一桩婚事,大媒人竟然是郭老师的母亲。

院子里搭起来一个简易的台子,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正在台上唱戏。虽然寒风凛凛,吹在人面孔上生生地疼。但戏台下面还是坐了好多的人,每次台上唱罢一小段,叫好声,鼓掌声不断。

(娘)唱道:

囡啦,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侬到格拉姓啥门里做媳妇,

总要改换门风学好伊,

侬长出志气敬大人,

长出才情待大人。

侬总要鸳鸯油条一条心,

鸳鸯山芋一根筋,

侬勿要反转膏药贴勒廊柱浪,

侬勿要冷水浇勒鸭背浪。

(囡)唱道:

亲娘啦,

我生煞拉格姓,

钉煞拉格秤。

奈(现在)我到人家浪做媳妇,

头鸡啼么催起身,

二鸡啼么梳头打扮出房门,

三鸡啼么拿仔四角升罗蔑青淘箩问大人。

我问问婆么假聋甏,

问问公么假瞎眼,

问问姑娘小叔尤如肉刺毛。

叫我烧勒多么无规程,

烧勒少么小出身,

叫我小小女囡哪里凑得上。

小毛和阿爹平时都欢喜看戏,只要有机会一般都会想办法去看。但是今天台上的这场戏,亦唱亦哭,一歇歇又是大段的倾诉,看了好一会儿,他愣是没有看出名堂来,不知道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阿爹在一旁介绍道,老早子在这边开过生活船,故所以我晓得的。这是哭嫁歌,南汇沿海地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千百年来在当地、特别是在当地的妇女中长期流传有唱哭嫁歌、哭丧歌的民间习俗。

旧时,南汇沿海经常遭遇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极其困苦。200多年前修筑的钦公塘,把南汇分成东西两部分的自然区域。

哭嫁歌、哭丧歌主要流传在东半区海边的书院、万祥、老港、祝桥以及大团等地区。当地人把这两种歌统称为“哭歌”。他们常常借哭歌来发泄、悲叹苦难的命运。这一片沿海土地成陆较晚,地区比较荒僻,交通闭塞,正好成了这种十分古老的婚丧仪式哭歌完整保存了下来的重要环境。

哭嫁歌,其实就是旧时出嫁女子向姑娘时代哭别的歌。哭嫁歌的内容来自当地生活,歌词反复设喻,层层排比,回环往复,诡谲瑰丽,辞必极致而后快,情必尽泄而后止。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阅读浦江东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浦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