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第90章 闭关种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临行前,阮玉成交代了李玉岷对东津府密切注意疑是魏国人的行动,一行人带了年货返回老虎村。

老虎村里,尽管山门前看不出多大改变,但它的设施更加的隐蔽,危险,原先的安全哨已经和周围景物融为一体。如果进入监视范围,可说是随时可以取人性命。

阮清他们走的是水路,水路三道岗,如果不明其中巧妙,会立即船毁人亡。

但见进入山脉,船往旁边一处雨林转去,此处隐蔽的水道是防止普通船只误入。

前行五十米,豁然开朗。船上挂出方红旗,转角后一里路换方绿旗,前行一个狭窄处,换方黄旗,船才得以通过。远行用方旗,近处活动用三角旗。

水底设有铁蒺藜网,如果不是老虎村的船只则是不予通行的。如果危险信号,还加一道水剑,普通的船只是不可能越过去。即使是钢铁打造的船只,一旦有危险信号发出,隐蔽在河岸的火炮就会空中打击。

阮清和守护组、机关组研制出的土炮,专门用于边角处守卫用。

这里还是冷兵器时代,阮清还不想加快时代的进程,人类进步越快对于自身的毁灭就越快。就是这简单的土炮已经令老虎村一干人热血沸腾,如果落与好战分子手里还了得?

已经傍晚,船只进入村里,可以看到不时有训练的队伍路过。在村南口入山谷的码头停靠后,立即有人上来招呼,大家一段时间不见,亲热的搂肩抱膀子的,开心不已,有人给船上带的货物转移到竹筏上,连人一起送入山谷。

进入山谷,赶上村里晚餐间。众人见面又是一番亲热。

待晚餐后各自散去,阮玉成、阮清和村长、村老们、以及各组组长一起进入会议室,阮清再次给众人介绍了三种作物的价值以及普及的必要性。

阮玉成又交代了魏国人的可疑动机,村长众人一时间沉默了。粮种是好,但如果可以造成阮清的安全危机,他们也是不愿的。

东梁现今满目疮痍,各地封王除了东津王,其他人也多少有些损失,对于东梁大地上的挣扎的人民,俱是作壁上观。

各国间暂时可能是平静的,如果这种薄弱的平衡一旦打破,会是怎样的局面都难以预测。

不仅魏国有人到达了东津府多时,就是其他各国也有可疑人员潜入。江湖上流出‘得凤女得天下’的言论,甚至于此次大面积的灾害,已经有人归功于‘凤女’吉相缓冲。

一旦有人得知这几样种子是龙虎山外传,不就等于昭告天下了吗?几个老头不由的眉头紧皱。

阮玉成又把阮清说辞拿出来,“如果一年后,东梁大地上这几种作物遍地开花,会怎么样?”

“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有人立即质疑这个法子。

“不会,我们待几种物产丰富起来,做副产品加工,就有了丰富的货源。”

“这样好啊!不仅可以东梁遍地开花,还可以开到其他国家去呀!”姜四爷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让他找!满世界的找吧!”

“可行?”几个老头一起盯着四爷问。

“可行!”四爷在这方面是有话语权的。“不过,咱们也不能吃亏喽!一年以内,在各地的河滩、庄子附近,按拱卫之势准备些零散土地,做成三五十亩的富户即可,优先占了这优势,严格保密作物的来处就好。”

“我们可以受益,也让利于民,毕竟,靠着山谷里的出产也足以自给自足了不是?”

“先四处收罗些猪仔、母猪,牛羊等牲口或是山里的野猪、野羊,明年咱们要做大了!”

“在北河的造纸厂附近,那里有一片地势开阔平坦,光照足,而且避风的地方,建暖棚合乎清儿说的条件,明天就让人开工做暖房育苗,玉成你带清儿就暂时全力以赴搞好这件事情,其他就交给我们吧!”

村长思索了一会儿,想想大灾前几乎以为老虎村也避不过了,哪知道还有今天,怕啥?

喝水会呛死,你就不喝水了?睡觉会睡死,你就不睡了?饿肚子的日子还似昨日,有好粮食就不种了?自己吃饱了,就不管别人了?

当然不!那就种呗,反正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第二日,山谷腹地北河滩附近五十余亩地划出界限,为老虎村第一级别警戒区,几位村老在那里设置了小范围的阵法和障眼法,仿佛是山壁往前挪了一步,阮清和父亲带着窦月桃、李玉岳两个少年男女一起准备了营养土,在新起的暖房里开始了育苗。

村长每五日亲自送进来米面和柴火蔬菜腊肉什么的食材。一日三餐都由阮玉成他们自己做,用水就从北河里取。

阮清给苗床加温适宜后,就把一块红薯栽种苗床上,红薯喜温怕冷,喜光耐旱,以土层深厚,含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为好,她不敢一次都种上,生怕万一不行就毁了这宝贝。

待其出苗后转移至暖棚里,温度控制在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

看红薯顺利出苗,阮清松口气,继续把另外两块也给育了苗,十日后转移至暖棚。

余下的时间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三十度左右。

玉米的育苗不同于红薯,阮清采用营养杯育苗技术。

她先育苗一个玉米棒子,共计四百五十颗,将调制好的营养土装在麻纸杯后压实在苗床中,每杯播种一粒种子后,撒细土盖种,排列的苗床上,严格控制出芽温度在三十度左右。

七天后玉米出苗四百四十六棵,阮清指导阮玉成和两个少年把棚内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度以下,防止烧苗。

看几人认真学习,仔细照料出苗,渐渐上手,阮清又腾出手来给另一个棒子给育苗,为辣椒籽准备了苗床,温度控制在二十度以上,辣椒籽用温水浸种催芽后,均匀撒在苗床上,覆盖沙土,保持一定湿度,一周后陆续出苗。

另一边,村长带人准备了大棚,按阮清要求平整土地,施肥,及温度控制。待玉米两叶一心时移栽大田棚子里。

两个月后红薯苗已经三尺多长,阮清带人第一次剪苗插植,采用线形平插方式,增加薯苗入土节数以提高结薯数,得了五十多棵,第三个月又剪苗插植,得了六十多棵。

辣椒苗也有了三四寸高,到了移栽时候,几人和村长村老们捡了合适日子一起给移栽到大棚里去,得了两分地的辣椒田。

进入三月,山谷里日渐温暖起来,白日温度可达十五度左右,大棚里的温度也微微热了些,阮清指导几人陆续的给大棚通风降温。

三样作物生长的甚好,玉米已经半人深,油黑发亮的茎叶,幸好阮清留的苗间距足够,不然就可能影响果实结果了。

辣椒已经开出层层叠叠的白色花朵,底层也陆续结了小辣椒纽子。红薯前后几次也扩展到了两分地的苗,就连第一次栽种的红薯苗也有三尺长的秧子,阮清带人连它也剪苗插植。

分批栽种的红薯都做了时间标志,避免收获时间控制不足,影响产量。

有时间,阮清就书写关于玉米、红薯、辣椒育苗、种植技术,以及它可以加工的副食品和相关菜谱。和阮玉他们成交流关于它们的技术难点,普及种植的方式。

就在阮清闭关种植几种作物时,外面的世界浮躁的波澜重叠。

东津王地盘上不时的有人巡查过,不仅是魏国人,还有宇国、赵国、辽、西蜀等人。

东津王凤瑜渚坐镇在王府,已经很少出门。他经常陪儿子钓鱼,听他念叨着“清哥哥说话不算话,鱼汤我还得自己煮。”之类的言语。

得手的两个珍珠制品,他没敢在自己的地盘上拿出来,让人带去天工楼给拍卖了。

谁知道这些没日没夜的在东津府逛荡的人是要干啥?幸亏自己当机立断的把收入大部分都给了武德帝,不然,真担心他们是要打劫的!

天工楼是江湖上专门收罗以奇、巧、专、美为特色的东西拍卖场所。只要你的东西够上这几个标准,就可在那里一年一度的拍卖会有一席之地,哪怕是皇冠,都有人敢出价。

两件珍珠品顺利的出手,得了五千两黄金。天工楼给客户保密,还不用担心泄露自己的底细。凤瑜渚喜滋滋的数着银子乐呵,三层利就是一千五百两黄金,合一万五千两银子,这赚钱还是很容易啊!

年后一批珍珠制品如约而至,除了少量精品,东津王给放各地店铺做镇店之宝,其他的有头饰,发簪,胸花,耳坠等物,个个精巧可爱,有仿制小动物,如萤火虫、蜗牛、蜜蜂等,植物如,豆荚、花朵,花生等物,还有一套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小骥吉一眼看中,差点没放手。

这些东西凤瑜渚也是喜欢,但生意是重要的,他仔细的玩赏几日后,就陆续送到其他地方的店铺去了,反而是东津府一件没留。

数月后,陆续有人放弃东津府,向东南方向而去,估计是找‘凤女’去了,凤瑜渚才稍微松一口气。

阅读舞凤倾城再战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