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7章楚康王第3节康王改革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令尹熊贞伐吴身死,令年轻的楚康王非常痛心。令尹一职,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职位,一直以来,令尹权力过大,而令尹的能力却因人而不同。权大事多责任重,难免顾此失彼。

楚康王作了一个重要决定:分散令尹权力,加强王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军事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上,楚康王任命了熊午为令尹,在原有左尹的基础上,楚康王又设立了一个右尹。原来的左尹纯粹是令尹的助手,一切听令尹的安排。而这个右尹就不同了,相当于副令尹,虽然地位没有令尹高,但相当一部分权力被分到了右尹身上。右尹一职,由公子熊罢戎担任,这相当于平分了相权。

重新启用莫敖一职。莫敖原来是楚国最高官职,集中了楚国的军政大权,地位远远高于令尹。但后来由于莫敖能力水能不行,而令尹却一个个牛哄哄的出现,军政大权逐渐让渡到了令尹,而楚国特色的莫敖一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楚康王重新启用莫敖,主管王族事务,即楚康王自愿将王权的一部分让渡出来,让莫敖来协助自己。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屈到担任莫敖。屈到是楚国公族屈氏家族的族长,此举让屈氏的地位大大提升,从而对王族更加忠心。

任命公子熊追舒担任箴尹,箴尹即专门给朝廷提意见建议的大臣,相当于后世的谏议大夫、明朝时代的言官。这是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具体措施,楚康王仔细研究过晋国,他认为晋国现在完全是一个腐败国家。正是因为腐败和权力斗争,导致晋国在春秋江湖上越来越不得人心,而晋国国君更是越来越被边缘化。

军事管理体制改革上,分散司马权力。原先楚军只设立司马一职,相当于国防部长,权力也过于集中。楚康王时代,楚军司马一职下,再设了左右司马,相当于两个国防部副部长。司马节制左右司马,但各自有军权,三者几乎平分了军权。具体人选是: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熊橐师为右司马,公子熊成为左司马。

任命自己最信任的大将屈荡担任连尹,这个连尹并非是连地长官,而是专门负责后勤事务,相当于后勤部长,或者说后勤装备部长。

任命史上第一神箭手养由基为宫厩尹,专门负责马政管理。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楚康王深知,要重振楚国雄风,必须加强军备,所以他很重视连尹和宫厩尹,人选都是他最看重的楚国大将。

这一切,都是楚康王为防止公族大夫专权,以及防范内部权力斗争,强化王权的具体举措,这方面,楚康王显然要胜出他的父亲楚共王一筹。

不但如此,通过大量使用公族大夫担任要职,迅速取得了各公族的支持,王权更加集中。一个王权集中的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专制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如果碰上一个英明的君主,那将会发挥巨大的能量,迅速提升国家实力。相反,如果碰上一个无能的君主,那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好在楚康王至少还是不错的。欲想称雄江湖,必先富国强兵。楚康王当政期间,实施了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增加军赋而开展的。首先是土地调查。楚康王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土地普查,对楚国的国土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调查分析,目的是为了推行“量入修赋”的经济改革。

所谓量入修赋,就是按土地的肥贫情况进行登记,以土地产生的收入来确定赋税。你家里有多少土地,土地质量怎么样,收成如何,这些弄清楚后,再由此确定你该负担多少车、马、士卒、军器缴纳量等军赋,这使得军赋有了一定的标准,有效消除了征收军赋不公平从而导致内部矛盾的隐患。

土地调查后,楚康王又实施了工商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调查,仍旧是推行量入修赋,根据各业收入情况来确定军赋。

而当时中原诸侯又是如何缴纳军赋呢?当时的中原各诸侯国,实施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其实是土地国家公有制与地主私有制的混合体,什么意思呢,即井田中间的土地是国家分配给你的,你要按这个分配数量来缴纳赋税。而井田四围的土地则是你自己开发的,属于你自己所有,不需要缴税。

周王的土地就是这样分配给各诸侯国的。想法很美好,但事实很残酷。本来周王有七十多个诸侯国,全国的土地都分配给了这些诸侯,按土地多少确定要上缴给王室多少赋税。但慢慢的,这些诸侯许多都被灭了,土地便被并到了人家那里。人家的土地是抢来的,又不是你周王给的,所以不用缴纳赋税。周王的土地就这样被变相私吞了,收入是逐年下降,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

而各诸侯国的土地也是这样分配下去的。结果,有的豪强便侵占了他人的土地,这些土地便成了自己的,不是国家给的,不缴纳赋税了。这样,诸侯国的国家收入也少了。

由于私田是自己的,各诸侯国的地主们便将主要精力都用于开垦私田上,反而井田成了副业。甚至有的地主会这样:兄弟,这块地,你抢去吧,你的那块地,给我抢来。

楚康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改革实质就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土地,有多少收入,就得缴纳相应的多少赋税。什么私田公田,都是你的好了。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春秋之楚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