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神灵」

第41章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宋

宋,是指商纣被灭之后留存下来的商朝遗民,被周武王集中安置在洛水以东睢水以北这个地区,允许商朝亡国之人与其后裔在此处建立商汤的宗族祭祀延续香火,赐名为宋。

宋国都城叫商丘,曾经有后人非议过这个具有侮辱性的名字,不过对于残酷战争中的亡国奴来说,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唯有能够留下性命况且还能有一个栖身之地,甚至还能保存下来祖宗祠堂,有一个祭拜祖先之地能,继续繁衍下去,俨然就是周武王的仁慈了。

古代的丘,都是指的祖先陵墓。

比如说孔丘,之所以叫孔丘,就是因为他爹在孔丘也就是孔氏家族的墓地里与人媾合,怀孕之后而且生于孔丘。孔氏家族因为其父这个行为,属于严重损害家族声誉的事情,大怒之下将其父子从祖宗祠堂除名逐出了宗祠。

世人鄙视此事,所以把这个具有侮辱性的讽刺的称呼,给了中国汉朝人之后的历代君王无限推崇的所谓圣人身上。

所以,如果说商人这个词是被周武王用来专门定义商纣王的亡国奴的,并强制把这个种群的人定义为周王朝最下等的一类人,强制这类人不能拥有土地,不能拥有爵位,不能做周王朝的政府公职人员,不能拥有固定生产工具。

那么由此推论,显然这个商丘的名字,起码不能算是一个喜庆吉祥的叫法。

商纣王的后代,就这样安定了下来,在经历了漫长的周王朝岁月,时间来到了东周。

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曾经是最低贱的那群人,那群商人,那群亡国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为周王朝发明出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商业。利用周王朝上百个诸侯国之间的物价差,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人类世界上的生存办法。

易曰:福祸相依,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周王朝尤其是周公旦的大规模分封列国,让商人发现了上百个小诸侯国之间的物价差距而产生出的贸易获利机会,并立即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迅速的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商贸物流行业,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日益改善和提高了商人在周王朝的社会地位。

这恐怕绝不是当年周武王和周公旦希望看到的。

宋国,商丘。

如今的宋国,早已不是当年卑微的贱民之国。

宋国,睢水北岸的国都商丘,也早已发展成为一个方圆二十里人口众多,商贾云集,贸易繁华的大城。

此时,宋国王宫内,正在举行一个历代商人都会定期举行的,秘密的重要的会议。

按照宋国历代君王的惯例,这个重要的会议,历代能有资格参加的,从来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当代宋国公,一个是当代大贤。而这一次会议参加者,一个是宋襄公,一个叫墨子。

“大王,吾闻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又闻,凡人主者之将兴,天必先见祥乎庶人。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蟥大蝼。黄帝目:“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汤日:“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日:“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永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也。”

“今周王朝日见衰微,其以迁都之策,希望避西北金气之火耗也,而东移此处,也是希冀借东木之气壮火而已。然则国力根基之西北沦为新秦之地。此其失策一也。”

“其二,我们宋国经过历代祖先的励精图治,不断向东征讨水戎,河戎,北戎之地,加之齐国与郑、晋国和秦、楚两国也在这么多年之中,不断向外征讨外夷之族,扩充其自身国力与势力范围,到如今,周王朝的领土已然较东周之初,领土扩大数倍不止,原来周平王希冀的借东震之木气壮大,其所居之地如今俨然不再是其原来以为的木气壮火之地,而是中土之土气之地也。

土者,火气之耗也,火气之衰地。而今之东震之木,已然属于我们宋与鲁国。此其失策之二也!”

“如今,随着郑国武、庄公二王之代周征伐,强郑而衰周之势,已成矣。

而郑伯之不仁,天下皆知也。伪君子之道而行诈骗欺天之术,亡宗亲之国。无长兄之德,无嫡亲之仁而杀其弟,囚其母。无君臣之道而掠夺周天子之秋收之麦黍,强逼天子互换质子。

此皆周王朝而日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也。

吾闻大岳之膺,不被枯草也。执国应以礼,定国应以序也。今郑国强乱国礼,破周之序,此天将厌恶周德也,大乱即起矣!此其失策三也”

代周火之水气,为江为湖为海也。

宋之较鲁,兼备土木之气,此其鲁未有也。而齐,鲁独据东海之域,楚据一江两湖之利,此宋之未至也。”

今天在这个宋国王宫里探讨天下大势的两人,是宋国的两大家族,宋国国君与墨家的代表人物。

当年周武王拘商纣王之弟微子启与商朝子民,并留下宗祠祭祀之地,重新定义商朝亡国奴只能姓宋和子两大家族的姓。所以宋国的后人,都围绕以宋、子为中心为尊贵之姓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里暂且不说。

今天谈话的两个人,都是决定着宋国的方向,就像他们的祖先一直,时时刻刻的把控着商人的前途和命运。

因为他们都是宋国后裔,宋国执政者又由于是商纣王延续下来的血脉,加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的叛乱,所以在整个周王朝各个诸侯眼里面,宋国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族,始终处于被监视,被高度警惕的对象。

墨子,宋国大夫,被当时之人称为布衣神相,兼爱非攻理念的提出者。

他主张自己理论的方法很直接,就是以战止战。他主张非攻,国家之间不应该发生攻击掠夺行为,应该互相尊重互通有无。

所以他就非常擅长攻击之术,用攻击之术而来推行他的非攻主张。

同时,他也主张兼爱,认为人生而平等不应该互相伤害,而应该用爱,尤其用包容互惠的大爱,来止战。

宋襄王,也是天下人公认的周礼备至之人,天下人公认的仁德明君。

一个商朝后裔的人,一个被父王定位成继位嫡亲太子,能够把王位让给自己庶出的哥哥目夷,推荐哥哥当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按照周文王定下来的周礼,当弟死而子幼,则由天子之兄弟来继王位。

但是周武王死去以后,周公旦却违背周文王定下来的继承制度,拥立武王幼子为周成王。

结果导致本来受命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的管叔和蔡叔不满,他们两人本来就是周公旦的哥哥,因为周武王的安排才去监视控制商朝后裔的,眼看周公旦挟持幼子登基独揽大权,认为周公旦这种行为大逆不道,是要篡夺周朝王位,所以激烈的反对周公旦,并在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悍然纠结武庚叛乱。

这两件事情,拿出来放在一起一比对,周公旦的不仁就令所有诸侯国十分害怕,也是大家心里一直都是很清楚。

所以宋襄王的让位仁德,就被各个诸侯国认为是遵守仁义之举,推行周文王定下来的礼仪的行为,从而得到了东周王朝王室和各诸侯国君的尊重。

所以,这世上很多很多的事,又怎么能说的清楚呢?

有的人,表面君子之道背地里却一肚子害人之心,却尊贵无比,甚至贵为天子,美其名曰代表天道。

有的人,表里如一,坚守正义信守承诺,却屡屡受挫步步惊心,一败涂地满身骂名,子孙后代都沦为贱民。

所以宋襄王听完墨子的这一番话,深深颔首默默点头,深以为然。

“先生所言,甚是。”

“东周之乱,始于郑国。但你我这些商纣王之后人,深受周武王之礼,才得以有一席安身之地继续我商人的宗祠祭祀之香火,而且还是众矢之的。

所以值此乱世,也只有静观其变而已。

如若贸然妄动刀兵,恐怕必受天下人共伐,到时候单拳难敌四手,必无善果啊!

我宋国之地,北方有卫国,东方有鲁国和徐国,南方有强大的楚国和陈国,尤其西方有野心勃勃的郑国,可谓强敌环饲。你是我们宋国的大夫,依你之见,我们宋国当如何自保?”

“大王,当今之世,周失权柄而令天下诸侯失衡。

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

墨子道。

“兼爱天下之百姓之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之道的战争。

反之,以大攻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之战争也。

兵法云,动观其消,静观其缴,一动不如一静。

臣以外政,内政,财政,军政,四者姑且为大王论之。

一,外政制衡!

当今之势,周幽王无德而失信于天下诸侯,致周王朝权柄倒悬,诸侯群雄觊觎之心已起,此不可逆也。

我们宋国环视强敌之中,唯有尊王重道,才能以正义之道获得大多数诸侯国的支持。

各诸侯国尤其以郑国为最大威胁,必须想办法给距离周王朝王室最近的郑国加一把火。”

“哦?此话怎讲?”

宋襄王对自己国家的处境,其实是非常清楚的,也极其忧虑。

自己作为当年被周武王打败而沦为被迫承受各种套在头上限制枷锁的亡国奴,是决不能带头闹事的。

别看周王朝里面的各个诸侯闹得不可开交,闹事的人家都是周武王姬发的后人,而自己是周王朝的敌人是人家推翻和打击对象,是商纣王的后人,这是一个周王朝路人皆知的国家内外矛盾问题,是具有根本不同的属性的。

人家怎么闹都是一口锅里的,区别只是谁吃的问题,而自己从周王朝建立开始,就是这口锅镇压对象,是周王朝统治对象,属于圈子外面的人,只要自己敢露出头来闹事夺权,那是必然会被立即集体针对的,打的头破血流都是小事,很有可能的结局是直接群殴全灭,甚至导致商人宗祠毁灭最后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可是,现在这种越来越激烈的诸侯兼并战争的局面下,如果宋国不能有所动作,又一定会被不断强大起来的郑国消灭。

前面被郑国消灭掉的那几个诸侯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郑国这两父子是真狠啊!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更何况自己这个商纣王的罪民之后呢?

自己这个宋国,恐怕早就被郑庄公提上日程了吧。

当然,宋襄王这个忧虑墨子是非常清楚的。

“月有阴晴圆缺,辰以月建,事以甲破。

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则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也。

如今郑伯做事,上乱周礼,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乱法度,不合人民的利益。

对外疯狂战争,对内任人唯亲。其弟子都暗箭伤人,趁颖考叔举旗登城从背后射杀之,只因子都为其亲弟而隐瞒,令郑国人所不齿。

导致如今郑国上下失和,贤能之人不再愿继续为其效命。究其原因,此其内心自满自大而轻视大臣效命之功也。”

宋襄王点点头,他对郑国这个事情也算挺熟悉。

颖考叔可以说是郑庄公的股肱之臣,莫逆之交。当年寤生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之计,不断同意甚至是鼓励自己的亲弟弟欲望越来越膨胀,暗地里却积极备战,磨刀霍霍眼巴巴等待着他弟弟造反,并在弟弟叛乱之后出兵迅速的灭杀之,令天下诸侯为之瞠目。

杀掉自己的亲弟弟之后,幽禁自己的亲生母亲于地窖之中,并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但是他很快受到天下诸侯国的非议,尤其是周王室的责问。有点后悔想挽回声誉,忠心耿耿的颖考叔为其献出计策,用挖掘地下水做黄泉的办法,算是破了郑伯不到黄泉不想见的誓言,给他们母子俩圆了场。

再后来,寤生发动吞并许国的战争。战前在选择谁做主将的问题上,郑伯设下题目,谁先夺取战车车轮,谁为主将。

颖考叔力大无穷先拔头筹,举着代表胜利的巨大车轮狂奔而去,子都拼命追赶却没有追上,心里深恨之。

子都就在后面的战争中等待机会,在一次颖考叔全部精力都投在攻击许国都城的战争之中,趁着颖考叔举着郑国国旗登上许国城楼激烈搏杀之际,从背后用箭给他来了个透心凉,射杀了颖考叔。

古代人的兵器上都镌刻有人名,尤其是主要将领更是如此,甚至连主将配属的家臣和打造工匠的名字都会刻上去。

所以有人在颖考叔的身体上找到了子都的箭,拿给郑伯看,而郑伯因为子都是他的亲弟弟,所以把这支箭暗暗藏了起来。却在表面上装出一副要为颖考叔报仇雪恨的样子,在战场上传出命令,要求郑国将士寻找射杀颖考叔的凶手,他要将其掏心挖肺誓杀之。

为了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他对颖考叔的情谊,他还大张旗鼓的要求郑国祭司登台做法,来祈求上天诅咒杀害颖考叔的凶手。

结果也是很喜感!

那位尽职尽责的祭司法力通天,一次祭天祷告就把子都,郑庄公这位亲弟弟,诅咒的神志不清了。天天做噩梦被颖考叔追杀,夜夜被颖考叔鬼魂搞得无法睡眠,最后终于在一次郑伯主持的煞有其事的颖考叔先生追悼会上,高喊着还我命来,拔出宝剑砍下了自己的头颅。

墨子继续说:“月之未满,无以有缺!吾以其道,反治其身。”

郑伯乱了周礼,因为他现在很狂妄,那就让他更狂妄。

月满了,缺就到了。

人太自满了,灾难就开始不断降临。

“吾宋国之商人公社,是东周王朝最大的商会,掌握着周王朝全部的经商之人。我们可以派出商会代表去找郑伯签个大单,签一个他从来没有看过的大单,缔结一个永远有效的盟约。”

“哦?这个…”

宋襄王有些想不通了,商人重利给了郑国,岂不是更加增加了郑国的实力?

“此乃一石二鸟之计。

郑国连年征战,靡费巨资国库空虚,急需大量资金。

否则他怎么连周天子的粮食树木都抢呢?

按照周王朝的制度,商人买卖贸易都会课以重税给诸侯国,所以郑伯不会拒绝。

一则,巨额的商业贸易合同产生的税费,可以满足郑伯不断发动战争的金钱需求。

二者我们商人与代表周王朝的郑国缔结盟约,可以让我们商人更加便利的扩大与各个诸侯国的贸易,并在规范贸易方面得到诸侯国的保护。”

宋襄王点点头,“可是,这不是助长郑国和其他国的实力吗?”

“的确,短时间内是这样的互惠互利的局面。”

宋襄王皱皱眉头,低头不语。

“但是,如果郑国敢来攻打我们,商人公社就会团结起来,集体对外宣传郑伯的背弃盟约,然后带着整个商业贸易离开郑国,这样郑国就没有了财富来源,没有了钱支撑庞大的开支,内乱就会发生,亡国不远矣!”

宋襄王恍然大悟,接口道:“我们虽然断了郑国的贸易,但是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很稳定,此消彼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好计啊。”

“是的,大王。商人结算贸易是有时间周期的,加上算税课税的时间也会很长,这样我们就有了时间上的可操控空间。”

“好!此乃外政要务,其他外政不必多言,寡人自己可以做到。”

宋襄王长呼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天空中的一抹浮云,定定的说:“我们宋国,不求王霸天下,只求宗祠不灭。以周礼结交天下尊重周王朝的诸侯,维持现状,寡人之于宋国也。”

“说说内政吧”

受限于宋国是前朝亡国奴,宋襄王又何尝不想王霸天下呢?甚至恢复商汤政权。

但,在这天意弄人之下,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也许再经过他之后几代人的努力,或许会实现吧。

后代们的事,谁又岂能想得到呢?

起码现在的他,在努力着,在为将来积极的积累实力。

“臣闻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大王应推行政令,让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若宋国上下都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则百姓无不以勇为本,赴汤蹈火戮力而行。

大王必须推行政令,选举国内外贤能之人,来管理国家。而百姓,也理应建立场馆进行培训教化,必须令其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国之内政:亲贤能,而远谄媚也。

贤能者,国之大人也。身随天道而生,心有使命者也。

谄媚者,国之乱根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就会嫉妒他人而搬弄是非。这类人身心皆无定所,犹如浮萍随风荡漾,唯眼前之利是图者也。

天有其志,道有其轨也。

天之志,赏善而罚恶也。

道之轨,鬼神也。

贤能之善,代天而行教化也,率世而行天之志也。

鬼神之轨,杀伐邪恶而恢复天道正常运行秩序也。

故君臣、父子、兄弟皆为天之子民,并无高下之分,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之相互友爱。

若世人都以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何愁天下不能安定繁荣呢?当今之势,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皆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也。

内政之轨,凡斗之九星,行阴阳三奇六仪之制也。

以天心星为大王之地,行君王主宰之责。

以天禽星为大夫令,行代王而宰之责。

以天辅星为文昌令,行文明传行之责。

以天蓬星为将军令,行罚恶战争攻伐之责。

以天冲星为工匠令,行制造工甲之责。

以天芮星为刑罚令,行整饬轨较之责。

以天柱星为外交令,行对外宣传勾结之责。

以天任星为法规令,行纪律制度归纳制定之责。

以天英星为运输令,行物资交通道路修葺之责。”

“其间似乎并无鬼神之制?”宋襄王疑惑道。

“天地之道,法以阴阳两极。

其中,以阴向阳者,为阳九局,此为明局,世人皆可见可查可究。

其中,以阳向阴者,为阴九局,此为暗局,世人不可见不可查不可究。

政府之轨,九明九暗。

九暗之制为天,地,鬼,神,司天,祭鬼,诅咒,刺杀,瘟疫。

九明九暗相辅相成,如阴阳之**,循环不息。其间秩序纷繁复杂,还需详查。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贤能之士,专职人才的选拔,亦需分门别类,谨慎甄别。军国大事,非比寻常。所托非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矣。”

宋襄王听得津津有味,越来越兴奋。只觉字字机枢句句深奥,一挥手不由得喊了一声:“看茶来。”

对着墨子一拱手道:“今日你我雅兴,本须浮一大白,方才尽兴。只是军国大事不得儿戏,还需先生不吝,继续教诲。

前月寡人从楚国经商之人手里,得了一种花茶,可谓是稀世之珍,今日你我情致兴至,煮来先生一尝便知。”

“岂敢烦劳大王爱惜。”

跪着说了半天了,墨子的确有点口干舌焦。但是大王面前,却不能没了礼数坏了规矩,客气是一定要有的。

“先生不必客气,平身吧。看座。”

“谢大王。”

很快,一个身着红衣的宫人拿来一个长条玉盒和一整套金色茶煮茶饮,又端来一个雕满纹饰的青铜小炉和一缸水。

“来来来,今天寡人为你亲自煮茶。”

宋襄王挽起袖子,兴致勃勃的说。显然是前面一直听墨子说话,憋了半天,现在终于有了表演的时候。

他先用铜签子拔了拔青铜纹吊炉里的木炭,往茶煮里加了一半的水,然后小心翼翼的抽开玉盒盖子,用木夹取出五六条带着梗茎的白花,放入茶煮之中置在了火炉上面。

没多久,一股淡淡的幽香慢慢自茶煮中漂出,越来越浓却并不稠腻,弥漫开来。

墨子轻吸了一口气,顿觉这股香气扑鼻而来口齿生津,且直通肺腑,胸臆之间顿时感觉畅通无比。

宋襄公歪着头看着墨子的表情,不由得意的一笑。

“先说这水,取自隆冬数九寒天之雪,由齐国都城淄水之淤制成的北齐缸收盛,放于五尺地下经历三个冬夏三扬三磴而清。

如此,此水就有了大学问。据天医馆的医生们的说法,此水已有神仙之力,能够驱散瘟疫而大补元阳之精。”

墨子听来也颔首说到:“雪为天地之精,本来也的确有此功效。”

“不错,不错”

宋襄王哈哈大笑,拿起茶煮一人倒了一杯,先端起茶杯细细的吸了一口茶气,眯起眼睛仰起脖子频频点头。

“好茶,好茶啊!来,爱卿快尝尝鲜。”

墨子也被他的快乐情绪所打动,拿起茶杯长长的小吸了一口茶,细细品味起来。

“此茶刚刚煮沸,却能入口不烫。口舌间既有一丝冰凉之意而又有沸腾之热,微微一缕暗香盈齿惯喉,甘甜之意绵绵不绝直入肚腑。”

“嗯”

墨子由不住又长吸了一口茶。

“此茶应为极阴极寒之物,或者生长于极阴极寒之地。世间万物有所极,而能挟阴据阳之物,百万之中难有一个,果然难得一见,难得一见。”

“哈哈,先生果然见识不凡。”

阅读王与神灵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王与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