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废墟」

第三十章 最后的借贷人——救世计划(三…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转天,还在热心于赚钱计划的张学良就又把辛昕召来王府议事,一同被召来的还有秦川和王树翰两人。王树翰自东北时期就替老张家掌管财政庶务,可算是张学良的心腹,现任华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分管的就是经济财赋这一块。

辛昕头天一离开王府,就到南苑机场找到了秦川,把这个他在东北时候想好的经济救世计划和盘向秦川说出来,让秦川参与意见。两人计议一番,把方案的各种细节再次完善了一下,就准备再次向张学良陈述并争取他的支持。不想第二天就都被召来商议,两人心中也是一喜,看样子这少帅果然上心了。

只不过张学良最热心的还是怎样挣钱养军和安抚各地军头,想着怎样也趁着英镑可能贬值的机会,去阴一把女王的政府。王树翰先是听了辛昕对英镑贬值的分析,但还是不明就里,不知道怎样操作。在他心目中,英美各国虽然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之中,政府和银行都缺钱,这时候,能从英国人那里借到钱吗?况且,据他所知,这金本位可是英国为了全球贸易结算秩序而力主实行的,放弃金本位制,那英国还要不要脸了。所以,他对少帅安排他去找英国人商谈借款的事表示毫无办法。

见自己的心腹幕僚推拒了此事,张学良只得看着秦川两人,不知道该怎样说,心里却有一种上了两人的当的感觉。

秦川很有纵横家的癖好,越是别人解决不了的事,他就越来劲,这不是才显得出自己的能耐吗!现在他就差点也迭出两个指头去指画江山了。

他故作正经,云淡风清地开口说道;

“现在这个时候,英国已经无力也无兴趣对外投资和借款了,就像秘书长说的那样,直接就去找英国人借款,十有八九会被拒绝的。”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王树翰,对这个人,他在以前的历史研究中并不了解。但刚才辛昕讲述那个经济救世计划时,这个人表情很漠然,显然他并不关心这个与自己官职责任无关的事情,明显地带着民国官僚那种眼光局限,见识不足,缺乏长远思维的特征。辛昕要是在他手下求活,大概率就是内斗的牺牲者。所以他就有想法,要把辛昕推到南京政府去,在那里,像辛昕这种算是当代天马行空的人才,才有更高的成就。

1931年就像是个灾年,不仅世界各国的经济深陷冰窟,中国也没能幸免,这倒不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实际上,中国感受到经济大萧条的时期,要推后到1934、35年,肇因不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倒是美国推出的《白银收购法案》,直接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对外因为白银涨价导致币值抬升,失去了出口竞争力而造成的。

但在31年,中国遭受了两场天灾人祸,其一肯定是被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失去了70%以上的重工业。其二就是中国发生了举世罕见的“江淮大洪灾”蔓及中国的十六个省,时间长达3个多月,著名的武汉三镇,都在洪水中浸泡了一个多月。最终造成400万左右的平民死亡,财产损失高达22.5亿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三分之一,惨况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张学良提出要向英国人借款的事,秦川就把救灾和借款的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一并操作。想好了说法,秦川才转头看着张学良说道:

“副总司令想要借款,无非是解决当前各省伸手要钱粮的问题,就是借到了钱,也是要换成钱粮物资是吧。我的意思是向英国人购买大批的粮食和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品。要求英国政府为出口商开具远期的出口信用证,直接向我们提供以上的物质。英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广袤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南非、澳洲和南洋,这些都是产粮区,积存无数粮食。现在有由于英国实行关税壁垒,被各国报复,使得他的粮食和工业品出口都受到严重的打击。现在我们提出进口这些的想法,在加上用辛昕的经济救世计划未来的产出作为还款来源,想来英国人是十分欣喜的。”

“当真!”张学良脱口而出,脸上露出深深地怀疑。

“不信的话,就让辛昕出面和英国人接触下试试。但有一点,进口的数量要足够大,才能保持英国人足够的兴趣。只为满足华北四省的需要,撑死就是1、200万英镑的货单,不足以吸引他们。但若是2、3000万英镑的货单,就能让他们的政府出面为这笔贸易背书。是吗?辛昕。”

秦川这时故意把话题递给了辛昕,意思是接下来的话,就该他说了。

辛昕在心里为秦川大大地点了个赞,就在刚才秦川说出出口信用证这种方法时,他霎那间就明白了秦川是在给自己的救世计划做了助攻。出口是现在欧美各国向外寻找突破危机困厄的大事,只要能用一笔大额的订单套上了英国人,那么自己要把中国包装成世界的最后资本借入人的身份,就有了英国人的背书,再顺势推出全球经济救市计划,则又有了可以预见的国际收支能力,得到各国的响应自不在话下了。辛昕抑制住自己心里的喜悦,对秦川这个随机应变的本领再次点赞,才装得和秦川一样平静而神秘地说道;

“秦川说的对,出口信用证这种金融工具是一种远期支付工具,实际上是一种货币放大器,并不会给英国政府造成货币供应量上的法理突破。说不定英国人尝到了这种甜头,还会加快研究脱离金本位制,挣脱对货币供应量的束缚。我们这时再向英国为首的欧美各国推销中国的经济救世计划,想来英国人是乐见其成的,因为他是第一个从中获利的国家,没有什么理由不拥护这个想法的。”

旁边的王树翰还是没明白这种贸易借款的关窍,不解地问;“可英国的出口商并没有拿到现钱,怎么可能同意向我们出口粮食和工业品呢?”包括张学良在内,也有此疑问,蹙眉看着两人。

“咳,这事简单,英国的出口商可以拿着这张信用证,向各家银行贴现,只要付点贴水,就能在银行那里马上变现。而银行则最终拿着这张信用证,向我们收回货款。这可是英国政府的背书,那家银行也不会担心到期收不到钱的。而且,如果到时英镑如我所料的那样大幅贬值,我们就是在用贬值后的英镑来偿还这笔货款,这不是又赚了汇差了吗!

我想了一下,我们最好向英国提出5000万英镑的进口要求,其中粮食食品当然占大头,剩余的工业品主要是交通工具,比如汽车和内河运输小艇及配套的汽柴油品,最后是一些航空发动机之类的物资,这样空军的整军换装计划就能解决了。说不定,最后的汇差,会让我们白得了这批发动机。”

辛昕和秦川是一唱一和,硬是把张学良的心搞得大了起来,顺便把其中的一块切下来给秦川的空军。

张学良是完全明白了这笔交易如果做成,自己不仅可以解决了华北各军补给的事情,还能顺势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他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转圈,以掌击拳,不时嘿嘿傻乐。

王树翰今天铁了心要当反派到底,他口气担忧地提醒张学良,是不是这粮食买的太多了,东北军吃十年也吃不完啊,囤起来不用也不是个事啊,这钱再是信用证,可账期也只有一年不到的嘛。

“我们可以对全国发售啊,哪怕我们用八折的价格出手,我们还有的赚。还有就是,秘书长提醒了我,我们大量进口粮食,必然引起世界粮食价格的飞涨,为了对冲这种价格上涨的压力,汉卿不妨拿出私房钱来,到美国芝加哥的粮食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价,大量吃进卖单,以此获利。说不定,英国人的货款就从其中给挣回来了。”

心里想定了这笔生意是十分稳妥安全的,秦川便开口说道:

“如果秘书长还是担心这比货款的还款问题,不如这样,这笔借款算是我们四个人的,但业务的名头要借用华北政务会。这批物质进口后,我们会为行营留下足够两年的军粮,售卖这些粮食和商品的收入也给政务会留下20%的收入,剩余的就归我们处置了,当然,空军的整军经费也由我们出。

至于炒期货的事情,由我们来经受实施,本钱汉卿先借给我们,我们将以借款本金的1倍奉还,怎么样?”

秦川从辛昕那里知道,今年的英镑贬值超过了40%以上,分给政务会和行营的利润,只是把粮食利润给了张学良。但粮食期货的投机收益,那可是比这大得多,重建空军那是绰绰有余的,说不定还有余钱干点其他的大事。

张学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年轻时候他在上海,可是没少听那些炒期货的高手传奇故事,一夜暴富那是数不胜数。现在看着两位海外华人,军政全通,而且赚钱的手段高妙,神鬼莫测,端的是自己的福星。

这无本取利也是要靠本事的,如果这四个人能干成这事,提出这样分账,也是合情合理的,谁让人家有本事呢!张学良和王树翰眼光对视了一下,得到王树翰的点头肯定,便大气地击掌同意了。

秦川的空军整军计划立足点是放在诱使德国人为自己出力,现在这向英国人借款的事,也是借助那个什么信用证贸易,变被动为主动,说不定英国人还求着上门来呢。想到这些,少帅大人怎能不开怀大笑呢。

结果就是,辛昕当成就被任命为华北政务委员会经济实业司司长,当然,那个劳什子天津副市长还要挂着。但具体工作就转为负责和英国及其他各国联络策划远东经济救市计划,以及向英国提出进口粮食工业品的事项。秦川也被要求把一部分精力放到行营参谋部,履行高级参议的职责,能随时出现在少帅左右,赞襄大事。

为此,少帅把自己最近刚买的位于朝阳门外雅宝里的一处院子赠给了两人,让他们住在城里,方便和自己随时见面。  20252/10843934

阅读帝国废墟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帝国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