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第23章 皇帝的怒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庞相寿等贪官的处理,就按殿下的想法来。”

“至于中书侍郎、永兴县公等勋贵在商州老家侵占庶民百姓田地……”

郝处俊微微沉思,道:“正如殿下所虑,处理过分严厉,则勋贵们一定会闹起来,武将也会寒心;但若处理太轻,庶民百姓那边也无法交代。”

“老朽的建议是,责令商州买入庶民百姓田地的勋贵,一律以买入价将田产退还给庶民百姓!”

“如果庶民百姓无钱赎回田地,则勋贵依旧持有这份田产,同时按照正常市价,补钱给庶民百姓。而这些没有田地的庶民百姓,由官府鼓励和协助他们去开开荒地。”

“殿下以为如何?”

李治听了郝处俊这一席话,茅塞顿开,拊掌赞道:“先生之策,甚妙!”

李义府和许敬宗也同声称赞:“郝老的处理,妥当周全,既告诫了商州的不法勋贵;又为庶民百姓谋取安身之本,实在是有圣人之心啊!”

郝处俊笑道:“殿下和两位同仁,过誉了。”

李治随即道:“既然许侍读和齐编撰也赞同郝先生的办法,那李治就这样上呈父皇了。”

现在,他要和秦王李泰抢时间。

谁先把商州赋税案解决,谁能把问题解决的更妥当,那么谁就能得到父皇的认可。

“太子之位,终究是我的!”

李治暗暗想着。

当即,他在郝处俊三人的指正下拟好奏章,然后匆匆赶往宣政殿。

……

此时,宣政殿内。

眼瞅着日近中午,李泰合上批阅好的奏折,起身活动了一下肢体。

抬脚就往偏殿走去。

李泰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

“是不是该把‘内阁大学士’搞出来,建一个中书省雏形,替我看奏章?”

李泰一边往偏殿走,一边思索。

最后还是决定,先稳一波,慢慢来。

等解决了大唐财政三弊,让李世民心服口服后,再考虑推行中书省制。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殿下!”

这时候,身后一名金吾卫匆忙赶上来。

“商州急报。”

来人将一封厚厚的用牛皮袋包住的文书,交到李泰手上。

商州急报?

李泰将牛皮袋接过来,抽出里面卷成厚厚一卷的文书,看到落款“宋璟呈启”五个字。

“看来商州的情况,宋璟已经摸清楚了。”

李泰也不翻看,直接将空牛皮袋丢还给金吾卫。

拿着厚厚一卷文书,继续往偏殿走去。

正好让老李看看他这些日子的成果。

宣政殿,右侧偏殿。

李世民已经坐在餐桌旁边,准备用膳。

他被李泰软禁,不能出偏殿半步,整日除了看看杂书,就只有吃饭和睡觉了。

李世民对李泰自然是有怨气的。

所以每日三餐,他绝对不会等李泰一起吃。

不过李泰吩咐了御厨,每日三餐都是定时送,时间一到,他就准时来蹭饭。

和老李加深感情。

“父皇,看来我又赶上饭点了。”

李泰淡淡笑道。

拾了把椅子,坐在老李对面。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当父皇老糊涂了?”

“你吩咐他们每日在辰时、午正和酉时三个准点送膳,”李世民看了一眼侍立在身侧的高力士,“可不就能每次都赶上饭点?”

李泰脸皮厚,笑了一声掩过此事。

他将那卷文书丢在桌上,拿起碗就开始干饭。

李世民眼角瞥了一眼文书,忍不住问道:“这是哪里送来的?”

这些年来,他一直勤政不怠。

每日要批阅奏章超过百件。

现在被迫“闲”下来,大半个月一份奏章都没有看,实在是感觉浑身都不得劲。

现在看到一卷明显是驿站加急送来的文书,不禁心痒难耐。

李泰一边扒饭,一边道:“这份文书啊,是宋璟从商州发来的急报。”

“儿臣还没看。”

“不过想来他已经查清商州秋税案的真相,就写在文书中。”

“这么快就查清了?”李世民满脸不信,“你不会是在糊弄父皇吧?”

李泰闻言笑了。

老李现在对他用激将法了。

大大方方道:“父皇,文书就在这里,你若想看,就直接看吧。”

“不必用激将法,表情实在太假了。”

李世民闻言,老脸微红,骂道:“你个逆子,不知尊老!”

“父皇偏就要看看,你派出去的人,都查出些什么。”

说着,李世民伸手,直接将文书薅过去。

展开,一页一页翻看。

才看到一半,李世民猛地拍桌大骂:“岂有此理!”

“商州刺史庞相寿,真该凌迟处死!”

李泰手一哆嗦,差点饭碗没捧住,抬头问道:“父皇,庞相寿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惹你如此生气?”

实际上,李泰早就知道:商州刺史庞相寿涉嫌贪污;并且与勋贵勾结,欺压百姓。

在逼宫之前,金吾卫上将军郭子仪,就把包括商州在内的各地情报都报给他了。

派宋璟去商州,只是为了坐实证据链。

同时实地查一查,商州郡税赋这一块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世民冷哼一声,骂道:“庞相寿这个贪官,每年向咱哭穷,申请减免税赋。”

“咱给他商州郡五州十三县,免了五年的秋税,三年的夏税,想着能让商州百姓好过一点。等挺过了前几年,开垦的荒地多了,百姓们也就能交的起税了。”

大唐的两税是定税制。

就是一开始就规定好,这个州郡要交多少税。

分摊到每个百姓头上,基本也是一个固定数字。

朝廷又大力鼓励百姓垦荒,每年多开垦两亩荒地,过个几年,多出十亩良田,交的税依然是此前规定的数字。

田亩逐年增加,粮食逐年增产;而税额不变,百姓自然也就渐渐都能交得起税。

可惜李世民想的挺好,下面官员实施起来却不是这回事。

李世民怎能不怒?

“商州刺史,欺上瞒下,贪污公粮,实在可恨!”

“更可恨的是,老百姓只要向朝廷足额交税,就算对国家尽了本分。但庞相寿等人,竟然还发明了什么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竹篓钱、神佛钱……”

“杂税名目之多,之稀奇,简直闻所未闻!”

“真是气死咱了!”

李世民啪啪拍着桌子,气的直喘粗气。

隋末时,老百姓为什么会反?

就是被苛捐杂税给逼的,百姓没饭吃,那只能造反!

他想不到,在他一手开创的大唐朝,竟然就在他的眼皮下商州,发生了隋末才会出现的事情。

没想到眼皮子地下,就藏着一个大贪!

“庞相寿,真该死啊!”

“该夷三族!”

李世民抬头瞪着李泰,粗声问道:“你说说,准备怎么处置庞相寿等贪官污吏?”

现在他被软禁,皇令连宣政殿都出不了。

处置庞相寿等商州贪官,只能是李泰说了算。

如何处置商州刺史庞相寿,以及一干商州贪官?

李世民看着李泰,等待答案。

李泰吃了一块东坡肉,半晌方才答道:“杀,肯定是要杀的。”

李世民听到这话,微微点头。

不杀庞相寿等贪官,难消他心头之恨!

“但父皇有没有想过,杀了庞相寿这一批官员,下一批商州官吏如果继续贪腐,该怎么办?”

李泰这话把李世民问的一怔。

随即杀气凛凛答道:“那就继续杀!”

“贪官污吏,见一个杀一个!杀得他们寝食难安,不寒而栗。咱看谁还敢贪?”

李泰闻言,佩服李世民治贪的决心。

但对于其“以杀治贪”的单一做法,并不认同。

对于李世民的激烈言论,李泰不多置评,只委婉说道:“儿臣记得父皇前几年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朝杀暮犯,便说明了单一的“以杀治贪”手段,没有效果。

李世民明白李泰的意思,承认道:“咱确实说过这话。”

“咱对大唐朝的官员太失望!”

“但是,”李世民神色变得坚定,看着李泰道,“难道贪官杀不尽,就不杀了吗?”

阅读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