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第116章 玉女心经 4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要想揭开这个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就得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不过,乌巢禅师在浮屠山与取经队伍相遇,只留下了一段经文和一首五言诗,其他并无异常。他留下的那段经文,其实就是佛教典籍中非常有名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了解开这段《多心经》背后的秘密,现将其全文(含标题)引用如下: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这段《多心经》全文(含标题)270个字,翻来覆去地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只好从这段《多心经》的用途上着手。【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禅师的这段话道出了《多心经》名义上的用途。但是,结合西天取经的真实经历来看,禅师的这段话完全是个谎言,跟如来所说的那个关于九环锡杖和锦襕袈裟的谎言一模一样。西天路上,唐僧凡遇魔障,必念此《多心经》,但是却并没有出现禅师所讲的什么【自无伤害】的效果。无疑,乌巢禅师在这里向唐僧撒谎了。但是,乌巢禅师为什么要向唐僧撒谎呢?为了掩盖他教唐僧这段《多心经》的真实目的。那么,这个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还得回到这个《多心经》的文本上去。

之所以我们一开始没有能够参透《多心经》的正文,是因为我们的参详毫无头绪可言。现在,我们发现了这《多心经》在用途上的破绽,再回过头去看这段经文的时候,就恍然大悟了。其实,这段《多心经》全文(不含标题)260个字,真正的含义只在于正文第一句的前五个字——【观自在菩萨】。正是这五个字点出了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不错!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就是观音菩萨。

至于那首五言诗,实际上道出了取经一路上的各种魔障。这当然不是禅师算出来的。因为他是观音菩萨,又因为观音菩萨曾经半云半雾地查勘过取经之路,所以这个乌巢禅师才能够确切地知道这取经的路程。因此,那首五言诗实际上又一次印证了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如果他不是观音菩萨,那么为什么他会对取经之路如此熟悉呢?

可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观音菩萨为什么要教唐僧这段《多心经》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结合观音菩萨和金蝉子之间的那段惊世之恋。实际上,菩萨之所以要教唐僧这段经文,并让他在危难之际默念此经,是因为她只希望危难中的唐僧能够时时想她,常常念她。虽然金蝉子已然转世为唐僧,已然不再记得那曾经的风花雪月,不再记得她,但是菩萨仍然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他记住了自己,让自己常在金蝉子的心田。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观音菩萨对爱情的执着和对金蝉子的一片痴心吗?

一个是一往情深的菩萨,一个是失忆无能的长老,原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金童玉女,现如今却人仙殊途,各走各路。为了如来的一句承诺,观音菩萨以内心残存的关于爱情的美好记忆幻化出无上的智慧和不竭的动力去争取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二人世界。菩萨身在潮音洞,心随取经人。在祥云瑞霭之中,看他翻山越岭,看他涉水渡河,看他风餐露宿,看他忍饥挨饿,看他开怀大笑,看他痛哭流涕,看他心慈手软,看他贪生怕死,看他的一切,看一切的他,看着看着,菩萨的泪会流,菩萨的心会痛。在永不停息的权与利的纷争中,观音菩萨游走在爱与恨的边缘,不计得失,不拘小节,以柔情铸就出铁腕,为爱情为爱人竭尽全力地打拼,毫无保留地付出,为的只是重现那往日的温馨和幸福。

爱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观音菩萨人前是铁血宰相,人后却是痴情苦人。她为爱情而苦苦挣扎的命运悲剧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却逃不出亲随的双眼。她曾带着金毛犼全副武装地去为爱而战斗,她也曾不着衣衫在莲花池畔为爱而哭泣,因此她的坐骑金毛犼和宠物小金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菩萨爱情悲剧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在此影响之下小金鱼和金毛犼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爱情态度。小金鱼同情菩萨的遭遇,但是却羡慕菩萨的坚贞爱情。同时,他也渴望能有一份如此坚贞而纯粹的爱情。而金毛犼虽然也同情菩萨的遭遇,但是他感悟最多的却是不平和愤恨。他完全看不起主人为了爱情而委曲求全的做法。要么就轰轰烈烈地相爱,要么就干干脆脆地了断,一味委曲求全换来的只是劳燕分飞和虚度光阴。因此,金毛犼的爱情观就是只争朝夕,享乐至上。如此,小金鱼和金毛犼不同的爱情观表现为灵与肉的截然对立,这一点在二者的个人生活方式上得到了体现。

小金鱼比金毛犼早离开普陀山,但是小金鱼在通天河却一直是孤家寡人,而金毛犼在麒麟山却早已经荒淫无度了。如果不是二者爱情观的差异,生活条件一直比金毛犼优越的小金鱼为什么不在通天河娶妻纳妾呢?因为小金鱼的内心有一份对爱的坚持。这也正是为什么小金鱼只跟那个鳜鱼精结为兄妹而不是结为夫妻的根本原因。其实,小金鱼之所以会远走他乡去寻找唐僧,其目的就是为了替菩萨了结掉那份令人心碎的感情。他了结这段感情的方式就是杀死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让这段感情一了百了。因为,在小金鱼看来这段看起来很美其实很苦的爱情已经成为了菩萨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了,他再也不愿见到菩萨常常为此而在莲花河畔伤心哀怨了。于是,为了不让菩萨再受爱情的煎熬和别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用,小金鱼下定决心要替菩萨了此情劫。小金鱼大概没有发现,其实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的主人观音菩萨。

之前说过,在荆棘岭的那个杏仙其实就是观音菩萨。可是,大家究竟有没有留意过,这个观音菩萨的化身为什么会是杏仙呢?因为,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含义特殊,常有多情之意。比如,宋代叶绍翁的那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非常有代表性。很显然,这一枝“红杏”的形象就暗合了观音菩萨的真实身份。同时,这一杏仙形象也暗示出了观音菩萨和金蝉子的那一段宿世情缘。

另外,之前在分析唐僧手中的九环锡杖时,我们曾经认为此杖乃是由地藏王菩萨的金锡禅杖变化而来,而实施这一变化的人就是如来佛祖。那么,如来是如何实施这一变化的呢?或者说,一根十二环禅杖究竟是如何变成九环禅杖的呢?与正常的禅杖相比,这九环禅杖究竟少了哪三环呢?相信这也与金蝉子和观音菩萨之间的那段惊世之恋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禅杖上的十二环代表佛家的十二因缘。但是,何为十二因缘呢?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不过,这样看,似乎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将这十二因缘分类归纳之后再制成表格,对照表格参详也许就能有所收获了。

由以上表格所见,如来如果希望他的二徒弟金蝉子能够在修炼境界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势必要将那禅杖十二环中代表“现在三因”的三环拿掉。一方面,“现在三因”中正有金蝉子不能超脱的爱欲支因。这爱欲支因是金蝉子必须要克服的修行障碍,如来势必将从这里下手。而另一方面,在这三世因果中唯有这“现在三因”是可以变更的,或者说唯有这“现在三因”的变更才有意义;“过去二因”和“现在五果”已成事实,不可变更;“未来二果”只可以通过“现在三因”来改变。十二因缘因果相随,三世相继,故而轮回不断,难以超脱。只要能够断掉这“现在三因”,也就断掉了十二因缘。断掉了这十二因缘,也就意味着跳出了那轮回之苦。

因此,不论能不能成佛,金蝉子要想在修行上有所突破,其势必要参破“现在三因”的“爱”支因,否则他难以超越自我。如果他过不了情关,那么他就是成了大罗金仙,也逃不出再次堕入轮回的命运。爱情,在这纷乱的世界里就是一只毒鸩,让人疯狂,让人心碎,最后被人利用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如来不想金蝉子重蹈八百年前的覆辙。他一定会帮金蝉子渡过这修行难关的。九环锡杖的出现,正反映出了如来的一片苦心。相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明白如来为什么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情的存在了。因为佛家的修行就是要超越这情爱的羁绊,只有超越这情爱的羁绊才能有机会超脱轮回之苦。如果如来不相信这世间有情爱的存在,那他所谓的修行就没有了理论基石。

在此,不得不为观音菩萨的痴心而感慨!看来,如来对她的承诺永远也不可能兑现了。神的世界里,不允许有爱情!因为,一旦有了爱情,那么神就会堕入凡尘,堕入轮回,神也不再是神了。取经之路走得那么蜿蜒曲折,那么百转千回,除了印证出取经谈判的艰难,同时也见证了观音菩萨为爱情的付出和奋斗!取经,也是一场如来和观音之间的谈判,一场真情和佛法的较量!

宇宙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纯粹的物质却演化出了智能。无情,还是有情?这是一个困扰着一切智能的终极命题。无情,智能否定自己;有情,智能戕害自己。智能自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在自我怀疑和自我矛盾之中一路挣扎而来,其势也将继续一路挣扎而去。

《桂殿秋》

明眸里,

山水长。

浑然天成有情伤。

不知青春剩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妆。

阅读揭秘取经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揭秘取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