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第121章 天上人间 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本《西游记》虽然讲的是人间的取经大业,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三界之中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以及太上老君等拥有无上的智谋和无边的法力,他们无疑是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主角,是天上人间永恒的主宰。相比之下,那些帝王将相,那些山精野怪,那些芸芸众生,毫无例外地都成了这场永无止境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或被威逼,或被利诱,或被欺骗,或被牺牲,虽然结局不同,但是似乎都有着永难摆脱的被动地位。只不过,斗争的价值就在于任何参与方都有获胜的可能性。当你在利用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因为你很可能会被别人反利用。这个世界很复杂,有很多情况是你一时难以看透的!

如来佛祖利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污点威逼他取经自救,这自然是一招妙棋。表面上看起来,李世民乃一介凡人,面对仙佛的威逼,处境被动,似乎毫无还手之力。但实际上,李世民并没有坐以待毙。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有无穷的变数!而这变数的根源就在于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虽然取经大业是李世民不可回避的一项艰巨任务,这里面有威逼利诱的成分,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真的就只是李世民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其实,取经大业也被李世民利用了。

还记得唐僧手上的那份通关文牒吗?其实,就西天取经本身来说,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通关文牒。西天取经的实际状况也证明,这通关文牒其实并不是唐僧师徒穿邦历国的现实需要。取经队伍一路西来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主动要求过他们出示什么通关文牒的。他们完全可以抛开这通关文牒,直接穿越西域诸邦而到达西天大雷音寺。现实情况反而是通关文牒本身给取经队伍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如此一来,这通关文牒的真实作用就不是什么照验过关了。可是,如果这个通关文牒的真实用途的确不是什么照验过关的话,那么唐僧离开大唐的时候,唐王李世民为什么要交给唐僧此通关文牒呢?

前面说过,给唐僧通关文牒其实纯粹是唐王李世民自己利用取经大业而夹带私货的行为。可是,这夹带私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李世民利用西天取经的唐僧出使西域。而这一份唐王亲自签发并押了字花的通关文牒上盖满了西域诸国的玺印,既是一份交接国书,更是一份简单的西域线路图。实际上,唐僧本人肩负着另外的神圣使命!这正是唐王之所以会和他结拜为兄弟的根本原因。可是,这种说法究竟有什么道理呢?唐僧李世民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呢?又为什么要暗借唐僧出使西域呢?另请高明,不可以吗?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贞观十三年左右唐朝的军政及外交状况。也许,答案就在其中。

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三,唐僧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天取经之旅。经过数月的跋涉,唐僧在两界山前遇到了猎户刘伯钦,并在此收了大徒弟孙悟空。据猎户刘伯钦所讲,那两界山本名五行山,是自大唐征西定国之后方才改名为两界山的。另外,从刘伯钦不敢轻易跨越两界山送唐僧西去一事来看,这两界山实际上是大唐和鞑靼的疆域分界线。这也就是说,当年大唐征西定国只到两界山为止,并没有继续再向西推进了。为什么不继续向西推进呢?因为大唐征西定国在两界山这里吃了大败仗,李世民没有办法把疆域再向西推进了。否则,依照李世民的性格他怎么可能不继续开疆扩土呢?乌鸡国的太子就曾经说过李世民对西域诸邦虎视眈眈。李世民的铁蹄向西只能前进到两界山这里为止,这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一个莫大的遗憾。

只不过,为什么大唐的征西大军只能到此为止呢?难道是因为两界山以西的鞑靼实力过于强大吗?不可能。虽然刘伯钦说过两界山以西是鞑靼地界,但是从唐僧西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两界山以西并无什么鞑靼可言。既然刘伯钦一生未过两界山,这两界山以西皆为鞑靼地界的说法恐怕是误传之言。既然两界山以西并没有所谓的鞑靼,那么为什么大唐的征西大军会在这里裹足不前了呢?唐僧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虽然这两界山以西并没有所谓的鞑靼,但是这附近却有凶猛异常的妖精。两界山附近有妖精吃人,这正是大唐征西大军驻足不前的根本原因。相信征西大军一定在这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恐怕很多人死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刘伯钦之所以不敢过两界山的真实原因恐怕并不是什么那里的虎狼不服他降,而是因为那里的虎狼都是妖怪。妖怪又怎么会服一个凡人猎户所降呢?

征西定国受挫之后,两界山就成了大唐西扩的天然屏障。为了能够对两界山以西的实地状况有一个全面详实的了解,大唐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探子。遗憾的是,这些探子竟无一生还。根据唐僧的亲身经历,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探子基本上不是丧生于狼虫虎豹之口,便是死于妖精之手。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唐朝廷一直就没有能够查探清楚两界山以西的实际状况,这不得不让野心勃勃的李世民郁郁寡欢。这一次,观音菩萨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大唐王朝可以选取取经人向西往灵山大雷音寺求取真经以度亡超脱。

老谋深算的李世民立即就发现这是一个借以打探西部世界的绝好机会!不错,有了观音菩萨的庇佑,此行定然是有惊无险!于是,他立即写了国书作为通关文牒,要求唐僧随身携带并沿途加盖各国玺印以为标记。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唐僧取经也就是三五年之间的事情,就连观音菩萨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取经前后历时共计一十四载,这不免让原本对唐僧抱有殷切希望的太宗皇帝心灰意冷。最后,虽然唐僧取经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并不是太宗皇帝想要的结果。所以,太宗皇帝虽然取回了三藏真经,也得到了西域诸邦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一切来得太晚了,他借唐僧之手以探西域诸邦的计谋最终还是失败了。

李世民对着这份自己曾经亲自签发的通关文牒,内心感慨万千。要不是这份通关文牒来得太晚,他坚信自己还能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只可惜,这份通关文牒来得实在是太迟了!现如今,李世民已入迟暮之年,风中残烛,当年的雄心和霸气荡然无存。他数着那通关文牒上的颗颗玺印,数着数着就睡着了。【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步入迟暮之年的太宗皇帝对着这些玺印竟然睡着了。可见,烈士暮年,壮心也已啊!可是,我们不能跟着他老人家一起犯迷糊。这份文牒上的玺印有问题!

首先,最奇怪的就是狮驼国印。所有人都知道那狮驼国早就灭亡了。可是,这个狮驼国的玺印究竟是谁给盖上的呢?按照道理,狮驼国灭亡之后,这个玉玺应该在金翅大鹏雕手上。如来收伏大鹏雕之后,狮驼国的妖精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没有人可以给这通关文牒盖印。从通关文牒上这个狮驼国印所出现的位置来看,这个玺印的确还是在狮驼国的时候盖上去的。否则,比丘国印就会落在狮驼国印的前面。从狮驼国前后的情况来看,盖这个狮驼国印的人只可能是八戒或沙僧。这个狮驼国的玉玺就在他们俩当中的一个人身上!看来,狮驼国一役大鹏雕早就想好了退策。他们谁也没有放弃,都等着卷土重来的机会呢!

其次,这份用印清单上为什么会没有天竺国的玺印呢?更奇怪的是,凤仙郡、玉华州和金平府这三个本来根本就不该用印的地方州府却在通关文牒上盖印了。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倒有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正说明天竺国的国王根本就不信佛教,因此他并不愿意在这份冠冕堂皇的取经文牒上盖印。天竺国的其他州府虽然也不信佛,但是他们多少还做一点表面文章。唯独这个天竺皇帝太嚣张,就连一点表面文章他竟也不愿意做了。这是令如来头疼的事情。看来,如来要使出对付李世民的那套办法来了。否则,这个天竺国皇帝势必会无法无天了。但是,如来什么时候才能抓住天竺国皇帝一个类似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历史污点呢?很难讲。这一切要等待机会!

记得送唐僧取经西去的时候,李世民除了拿出一份通关文牒之外,还拿出了一个紫金钵盂。李世民为什么要给唐僧这个钵盂呢?表面上看,李世民送这个钵盂给唐僧无非是为了给唐僧一个化斋的餐具罢了。当然了,这个钵盂本身也是个无价之宝。不过,即使这个钵盂再值钱,唐僧也不可能把它给卖了。因此,这个钵盂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交换价值。单从取经路上的实际情况来看,也的确是这么回事。但是,在灵山大雷音寺的时候,这个钵盂的用途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唐僧师徒奉佛祖之命跟随阿傩和迦叶前往藏经阁取经书的时候,阿傩和迦叶却乘机向唐僧索要人事。可怜唐僧师徒一路西来,风餐露宿十几年,又哪有什么家当可做人事之用呢?唐僧不送人事,阿傩和迦叶就不传真经。最后,在悟空直嚷着要去找佛祖理论的情况下,阿傩和迦叶才勉强传了唐僧经书。但是,阿傩和迦叶竟然那么大胆!他们给唐僧的经书是假的。最后,这件事情不免还是闹到了如来那里。可是,如来的反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他不仅没有制裁公然向取经人索贿的阿傩和迦叶,反而当着诸佛诸菩萨的面为他俩砌碎开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经书不易取的缘故吗?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阅读揭秘取经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揭秘取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