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笔记」

第40章 点拨“潜规则” 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给领导倒茶这事情,可以总结出一个‘四不能、四应该’的不成文规矩。”伊晓颖见何晓菲听得很仔细,就继续说,“那就是不能从前面倒,应该从后侧倒;不能从边上倒,应该从中间倒;不能只给第一排倒,应该前后排都给倒;不能让领导杯子空着,应该让听众杯子等着。”

“太有才了!”黄云逸听完这个“四不能、四应该”,朝伊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这可不是我总结出来的,是多年老机关们的经验。这些方法都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伊晓颖说完这些,施施然走回去了。

“倒茶也有这么多规矩,真是还要不要人活了?”何晓菲哀嚎一声,就如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绝命书生一样,差点吐血倒地而亡。

黄云逸倒是很赞同伊主任的话,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个规矩还真会啥事情都乱套了,而且从尊重领导的角度来说,从商务礼仪和工作礼仪来说,这样的规则也确实完全有必要。

而规矩,也应该说是一种惯例,也就是所谓“潜规则”吧。自从遇到了排名问题后,黄云逸对公司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惯例进行了思考,最终都统统归到了“潜规则”这个范围上来。

坐前排还是坐后排

“大学生,上车吧。”自从调到工会办负责认证鉴定工作后,黄云逸经常有机会根据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要求,到各分公司进行检查。今天是到三分厂进行例行检查。

检查完毕后,他在三分厂办公室周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去外面吃饭。“我坐前面吧。”黄云逸见周主任打开桑塔纳后门,谦虚地摇了摇手说,然后伸手打开副驾驶座,低调地坐了进去。

周主任愣了愣,无奈地看了一眼已经坐进去的黄云逸,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小黄大学生呢?”三分厂林厂长蹬蹬走了出来,朝车门前的周主任问,周主任刚要张嘴说什么,林厂长习惯性地走到副驾驶座车门前,打开车门侧身往里一看,原来座位上有人了。

“林厂长。”黄云逸叫了一声。

“小黄啊,你坐,你坐。”林厂长下车瞪了周主任一眼,钻进后座坐下。

车子发动后,黄云逸突然感觉车内氛围有些异样,后座的林厂长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周主任也有些手足不安,不敢直视他。

这时候,黄云逸才发现,副驾驶座上的座位套,比后座的座位套明显要高档很多,再看后座两人的样子,黄云逸明白自己坐错位子了。他不再好意思和后面的两人说话,只得假装不知道这事情,一直沉默着打着瞌睡。等车子到了酒店后,黄云逸找了个借口落在后面,偷偷地问了问驾驶员。

“林厂长就坐这里。”驾驶员指着副驾驶座和黄云逸说。

听驾驶员这样一说,黄云逸额头上冷汗淋漓,难怪林厂长坐在后排会别扭来别扭去,难怪周主任脸色会这么难看,看来自己是会错意了。

一边慢悠悠地往楼上走,黄云逸一边想着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轿车内位次的事情。

他记得在礼仪书上看到过介绍,轿车内座位是后排尊贵。黄云逸也坐过章主席和汪总的车,他们两正是坐在和司机对角线的那个座位,黄云逸自然就坐在他们前面的副驾驶座上。

吃饭时,黄云逸特意多敬了林厂长两杯,林厂长也报以友好的微笑。

回去时,黄云逸就跟着周主任抢先坐了后座,一路上三人说说笑笑回了公司。

晚上回到宿舍后,黄云逸赶忙将自己书架上的一本商务礼仪书拿出来,书上写得非常仔细,也是推崇后排靠右的座位为尊位,并详细分析了理由:一是后面这个座位方便,车停在路边也好,停在酒店也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打开车门就能很方便地下车和进入酒店;第二是安全,出车祸时司机会下意识地将自己避开,就会让副驾驶一方的车头和外物相碰,所以副驾驶座是最不安全的地方。

看了这些礼仪,黄云逸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自己这次只怕是碰到了特例。

出了这次洋相后,以后到各分公司检查时,如果要坐分公司的车,黄云逸都会先仔细观察,确定了对方的习惯后,这才上车。

将华达通信三十多家分公司全部检查一遍后,黄云逸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分公司、分厂的经理和厂长们,大多数人喜欢坐在副驾驶座,而公司的大领导们,都会按照礼仪书上的描述,坐在后排的尊位上。

“小黄,发什么呆呢?”周五黄云逸坐章主席的车从省厅回公司,章行武见他坐在前面发呆,就笑着问他,“是不是在想女朋友了?”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黄云逸笑了笑,就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章主席说了,“公司大部分分厂的经理们都喜欢坐前排副驾驶的位置,按照商务礼仪,前排副驾驶座应该是秘书坐的,您这个位置才是车上的尊位……”

“不错嘛,学会了观察。”章行武笑了笑,接着说,“商务礼仪是有讲究的,可分公司的经理们也是有讲究的哦。”

章主席指了指前面刚停下来,一下子钻出四五个人的七分公司经理的车说:“你看看这些人是从哪里出来的,再想想……”

黄云逸往前看去,看到前面的车后排钻出了三个人,一个个站在那里拉扯着衣服,将身上皱巴巴的衣服拉直。而七分公司经理则从前排潇洒地出来,虽然他穿着衬衣,但并没有看到衣服褶皱的现象。

“我知道了!”黄云逸突然想明白了,下属分公司老总们喜欢坐前排这个特例,也是一个潜规则。而且从这个特例,黄云逸还明白一个道理:潜规则,并不是在哪里都通用,各处根据各自的情况,有各自约定的潜规则,不然也就不叫潜规则了。

因为在华达通信的各分公司,一个分厂往往只有一辆轿车,效益稍微好些的分厂和公司,最多也只能增加一辆金杯面包车。

因为只有一辆车,而每个分厂领导们出去时,大部分情况会带好几个人随行,这样一来后排一般都要挤三到四个人,那后排的座位就没什么舒适性可言。而前排副驾驶座就不一样了,这个座位永远也不能坐两个人,不然在路上碰到了交警就会挨罚,在这种情况下,前排副驾驶座才是最舒服的座位。所以分厂分公司的厂长经理们,才都喜欢坐前排。

这也是在特殊情况下,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公司的大领导就不一样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辆专车,领导出去开会办事,就没有必要挤在一起了。就算带上一两位下属一起去,那车里依然还比较宽松,后排靠右的位子自然才是最舒适的座位。

“想明白了吧?”章主席打着哈哈说,“通行的规则只是在大部分地方通行,但在许多地方,都会有某个地方的惯例,这些惯例都是根据当地特殊的情况,而约定成俗的东西。”

黄云逸说:“这下我可记住了,出了一次洋相,可不能出第二次洋相了。”

领导说的话就是规则

“不错嘛,懂得知错就改。到我办公室坐坐,我们接着聊聊。”

黄云逸跟在章主席后面走,两人还没走到办公室,就被汪总叫住了:“行武,回来了,先来我这里坐坐。小黄也在,你也一起来,正好有事情要和你说呢。”

到了总经理办公室,黄云逸突然愣了愣,他似乎感觉汪总宽大的办公桌上少了点什么。

听完汪总的指示后,见汪总还有事要和章主席说,黄云逸就退出了总经理办公室,先回到工会办了。刚要坐下,他又愣了愣,也感觉桌上少点什么,看了半天才明白是桌上那盆仙人掌没了。这时,他才想起来,汪总办公室的仙人掌也没有了。

“大姐,仙人掌呢?”黄云逸问正在看报纸的夏大姐。

“拿走了。”夏大姐朝总经办努了努嘴说。

“为啥?”黄云逸心想总经办吃了豹子胆啊,在办公桌上放仙人掌可是汪总的意思,他认为仙人掌生命力强,在沙漠里都能生存,要的养分也不多,很有顽强坚韧的精神。

“好像说是汪总的意思。”夏大姐淡淡地说,“说办公室放这种带刺的东西,很容易滋生小人,大家很容受到小人的陷害。”

“啊,还有这样的说法?”黄云逸刚要再和夏大姐讨论这事情,章主席从汪总办公室出来,朝黄云逸招手。

到了章主席办公室,黄云逸和章主席两人又就着规则的话题聊了起来。

章主席用一种引导的语气说:“做事情的习惯,用中性的词语来说可以叫惯例,用贬义词来说就是潜规则了。”章主席详细解释着,“其实惯例也好,规矩也好,都很普遍,有时候也是为了办事情更有秩序,为了更尊重长者和领导,比如说吃饭时座位怎么坐,也是一种惯例。其实和民风民俗有点类似。”

接着,章主席笑了笑,指了指他桌上原来放仙人掌的地方说:“呵呵,其实惯例也好,潜规则也好,也有很多种。很多时候,这种规则就是从领导的喜好开始,慢慢就会演变成为一种规则,或者说一种规矩。”

“那就是说实际上规则,或者说潜规则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如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黄云逸能够举一反三了,“不过这样一来,如果在办事程序上,这样老变来变去,办事情的人怎么去适应啊?”

“这也是我要和你说的一个规则。”章主席喝着茶,打着哈哈说,“这个规则最重要了,你一定要记住啊。”

黄云逸表现出了强烈想知道的表情。

“无论规则怎么变,但有一个规则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领导永远是对的,领导说的话就是规则。

“其实,在任何组织里面,都会有一些没有明文规定的规则,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大部分人觉得潜规则是一个坏的代名词。实际上除了那些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党纪国法的潜规则是坏的外,其他一些潜规则并不一定是坏的,是落后的东西,有些潜规则还会起到正面作用。

“好的惯例和规则,就是良好企业文化的一种表象,和企业精神相一致,是维系企业正常运转的有效准绳。而那些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相背离的惯例和规则,就是不利的潜规则,或者说是恶性潜规则。

“除了坐车这种惯例、这种潜规则外,在公司中,其实还有很多办事情的潜规则。这就是在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外的一些制约员工的制度,这种潜规则代表在特定情况下,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不是必须要遵守的,但你遵守了肯定能取到最好的效果,这些规则告诉你怎么去完成工作,怎么少犯错误,怎么和同事相处融洽,对你的工作和与同事交往就会有促进作用,会让你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章主席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说给黄云逸听:“这些潜在的规则很多,就如你自己感悟坐车的规则一样,需要你在工作中去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少碰壁,少得罪人……”

一边聊天,一边喝茶,章主席很随意地聊了聊华达通信中存在的一些潜规则,黄云逸则用心地记住了,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

阅读国企笔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国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