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会说巧说」

第15章 即席发言的“四个W法则”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本书所指的“即席发言”,意思是说在一些场合,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被叫起来说几句的短时间发言。例如:在一个场合,你正轻松地欣赏着会议主持人的讲话,忽然听到他在上面谈起了你,人人都转头朝你的方向看。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呢,主持人就介绍说你是下一位讲话人了。

一般人通常的反应是:一时发懵,脑袋空空,既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说些什么。经常听人说些诸如“抱歉,我没有准备……我口才不好……我随便说几句……还望大家多多包涵……”之类的多余话。有的人说这是被逼得没办法的办法,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其实,“四个W法则”的第二个用途,即教你如何一站起来就有话可说,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站着思考,现场组织语言的办法。

假如你到某一场合,本来没打算讲话,主持人给来了个突然袭击,让你说几句。这个时候,可围绕“四个W法则”,先说这是一种什么场合(where),诸如: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某某周年纪念日、或是某某表彰大会、某某专题讨论会。再说现场听众的身份或自己是什么身份(who)。假设你是在某个专题的讨论会上,可这么说:“今天,我尤其高兴的是见到了许多好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结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这次作为列席代表,能给我这个机会发言,我感谢主持人的盛情。听了以上大家的发言,我感受颇多,因时间关系,我不想展开说,借此机会我最想说的是……(what)”。一般人说完这些话后,自然就知道下面该说什么了。

大钊训练班的一位学员,有一次被邀请参加了一个“全国中老年健康与保健研讨会”,因是被临时邀请去的,他没准备在会上发言。但当主持人要他说几句时,他用“四个W法则”的思路,很快就把语言组织得有声有色。他是这样说的: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由中国老年协会主持召开的全国中老年健康与保健研讨会(where)。今天在座的,按年龄我比不上钱老;按健康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我比不上李教授。不过作为一名中年人(who),(说到这儿他的思路便来了,于是,接着就说)今天我最想表达的是,健康就是投资。为什么这么说呢?……(what)

在解决了即席发言站起来说什么后,还不能不考虑说的内容怎样吸引人的问题。吸引人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立刻举例。

2004年1月15日,我应邀参加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召开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根据会议的日程安排,与会的发言名单都已确定,没安排我发言。

发言接近尾声时,我突然听到主持者说:“下面有请北京大钊培训中心的黄校长与大家交流一下。”接下来就是一片掌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我先是一愣,接着便镇静了下来,开口便说:

在座的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全市成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我还是第一次参加(where)。刚才发言的几位同行都是我们中的佼佼者,很高兴在这个场合与大家相识。听了几位同行的发言我感觉受益匪浅(who),本来这次是来学习的,感谢主持人特意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必要的客套,也称“暖语”)。

(what,立刻举例)4年前,我刚开办“当众讲话训练班”的时候,为了教好课,我到北图整整蹲了一个月,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编写了详实的教案。第一天课上下来,学员却跑了一半。经过认真的反思后,我终于发现,授课内容本身没有问题,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和经验。问题出在我的授课方式上,也可以说是表达形式上。什么样的课程,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具体地说:来听课的学员,都是一些明白了口语表达重要性的成年人,他们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也知道自身的弱点是不敢当众讲话或讲不好,他们不需要老师对他们理论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方法,是锻炼的机会,是点评,是启发。

我的失败就在于把“当众讲话”这样一门技能课程,当成了理论课来讲。课程不分内容,不看对象,即使你再全身心地投入,听众也不会买你的账。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我马上改变了授课方式;把老师的讲台,变成学员的训练舞台;把课堂当作训练场;以学员练为主,老师讲为辅;把老师准备的授课内容穿插在给学员的点评之中。

通过调整上课的形式,学员们的学练热情被激活了,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多。通过本人多年的办学实践,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良好的愿望,必须通过恰当的形式去实现。谢谢!”

我在讲的过程中,看到大家的眼睛都在注视着我,自然是我的例子吸引了他们。

作为一个教学机构的负责人,在全市成人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明白自己是若干个教学机构中的一员,所以不能空谈一些大道理,或扯一些一般性的大套话,更不能以高者自居纵论当前我市乃至全国的成人教育状况。而是巧妙地利用主持者给的这个现场机会,针对本学校的教学,把自己摆进去。一上来我就谈一件自己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把听众带进故事的情节中,牢牢地吸引住他们,虽然从头到尾没谈一句教学工作应如何开展,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应该倡导怎样的教学模式,但这些内容其实已经全包含了自己叙述这件事的过程中了。

这是我本人的一个即席发言的实践。为什么提倡立刻举例呢?理由有三。

第一,人们普遍有爱听故事的心理。如果开场白过后,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时,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比理论上的论述更能吸引听众,因为没有人愿意听说教。

第二,实例有故事情节。在讲的过程中,你会渐渐进入所讲内容的情境中,刚开始的紧张,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能使你比较从容地切入正题。

第三,实例中有细节。细节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很容易一开口就获得听众的注意,听众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或打动。

另外,还有个好处是,从听众对你感兴趣的眼神里,你对自己的能力会产生自信。

当众讲话是对听众的沟通。沟通即是一种双向交流。站在众人面前,自己的讲话抓住了他人注意力,马上就会感知到这一点。当你注意到那种被接纳的力量,并感觉到听众的那种企盼的目光时,就会受到激励,从而继续,尽最大能力地去做出回应。讲话者与听众间建立的呼应关系,是一切成功讲话的关键所在。没有它,真正的沟通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便是劝你找到话题后接着就说实例的根本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列举实例,并不是随意想起一个不着边际的实例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地信口开河。用不恰当的实例,不如不说实例。如何尽快能想到比较恰当的实例呢?在按照“四个W法则”理清自己的思路时,要确定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随后所列举的实例是来说明你的观点的。

第18期“当众讲话训练班”的学员盖先生,在班上汇报了他的一次实践经历。

2004年的圣诞之夜,盖先生应某单位邀请参加一个联欢会。他发现,周围没有一个他熟悉的朋友,全是陌生的面孔。宾朋落座后,主持人说今晚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且还是尚未相识的朋友。每位嘉宾先作一个介绍,能多说的最好多说几句,让大家认识你。

没想到的是,主持人话音刚落,转脸就拍盖先生的肩,叫他第一个发言。这一安排决定,是盖先生所没有想到的。好在他接受过当众讲话的训练,面对主持人的热情邀请,他欣然答应。

接下来,他暗示自己:这次当众讲话,是一次机会,一定要在陌生人面前谈出点新意,力争通过这次当众讲话,给在场的朋友留下一个较深刻的印象,借此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于是他站起身来,先向大家问了声“圣诞快乐”,然后说道:

我姓盖,名洋侨,叫盖洋侨。我这姓有点怪,这名字也有点特别。这盖,是当今的流行语——盖了帽的“盖”。洋侨,就是飘“洋”归来的华“侨”,我来自市矿山机械厂。‘参加今晚的圣诞大联欢,我很高兴(where)。首先祝大家圣诞快乐!感谢主办者的盛情邀请,今晚我看到大家都非常地高兴(who),我想一方面大家是为圣诞之夜而快乐,另一方面想必每个人还都有各自的高兴事。今天上午我就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what)。

(举例)山西一驯兽队,今天上午在车站广场进行了一场演出,其中有个节目叫“猴子开车”。我想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新鲜事。那只训练有素的猴子驾着小型汽车,按驯兽员的指示,在场上一会儿倒车,一会儿转弯,有时还按一下喇叭,那猴子模仿人的动作真是惟妙惟肖……

介绍到这里,盖先生说:“当聚会的朋友听到这里,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从大家的神态中,我知道这次即席发言讲砸了。”

在圣诞晚会上,说猴子开车,例子是举了,可究竟通过这个例子要表达一种什么意思或情感,在场的人就听不明白了。此次即席讲话不受欢迎也是必然的了。

盖先生的这次失败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当众讲话需要运用思路练习的勇气,更需要理解思路的内涵。多参加一些场合发言,反复练习。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需要从一次次的失败教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

另一方面,每逢你参加一些集体场合,尤其当你作为普通一员参与时,要做个“有心人”。在心理上要有随时被邀请站起来说几句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当听其他人发言时,自己就在心里想,假设我被叫起来,我该怎样讲。这样,你便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现场的情况,就像一名飞行员不断地提醒自己时刻都可能发生的故障,在紧急状况下如何做出冷静而精确的反应。世上的每一位即席发言高手,都是在无数次失败后,才把自己锻炼成站起来就能说的人。

在此,向你透露一个“即席发言”的秘密:别相信那些能说的人站起来就能侃侃而谈。其实,在他们站起来之前,心里早已有了准备。

阅读敢说会说巧说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敢说会说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