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新作:口吐莲花」

第44节:佛陀的影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只可惜很多学佛的人总是学不到这一层意思,他们只是一些极简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像使用一把防身警棍一样使用佛法,他们对真正伟大的东西视而不见,而只揪住一些皮毛不放,我认为,他们并不是很好的佛教徒。

佛陀的影响

即使你见证了空性,并在行事中保持空性见,也只是相当于你学会了使用微积分及牛顿力学定律解决一些物理问题,那只是极简实用主义,你只是个佛法使用者罢了。

我以为,佛陀与牛顿远为有力的影响是,让人类个体获得一种至高信念,即,通过超人的努力,人类个体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解决问题者。佛陀超越轮回获得解脱,象征着在当时超越那个社会的智者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看不到这一点的人,就没有看到佛法中真正的奥义,他们不幸地迷失在空性见当中。

我以为,佛陀解决的问题,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问题,就如同人类观念中所有的象征性问题一样,我们得到的信念的重点是在解脱与超越,我以为,佛陀已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那个象征性问题,佛教因此从印度当时的其他宗教中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从佛法中得到启示,首先是多半是关于努力的启示,解脱或超越只是结果,它相对于轮回问题的回答,佛陀的见解并不是一种终极见解,而是一种最顽强的信心的象征,即,我们能够解决我们创造出来的任何问题,而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无限的。佛陀的犀利之处,在于他发现我们作为人类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拥有智识与体力,而我们可以创造性去运用它们。要知道,在佛陀时代,佛陀手边儿什么工具也没有,仅凭内观,他认为自己也有了解自己与宇宙的机会,并得到他的答案。

把佛教放到古印度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做考察,才能不能割断它与历史的联系,只抱着经文看来看去,如同你反复看牛顿的原稿,以现代知识及方法,指出其中不恰当之处,我以为,大乘发展了某些重要的佛教观念,但大乘之后,佛教理论与实践方法便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佛法中也再无新鲜血液注入。

在这里,我要指出,内观与亲证,是古印度的文化方式,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相信人与神密切交往的雅利安人及其圣书《吠陀》,接下来是婆罗门教及数论派,《奥义书》和《薄伽梵歌》,这是所谓印度教的源头,而印度教是一个宗教综合体,在这个宗教谱系内部,不停地产生各种宗教运动,如大海产生数不清的波浪,耆那教、佛教、锡克教等等都是在运动中渐成为独立的宗教,而印度教的主流仍在发展着,毗湿奴教派,湿婆教派及性力派,我们若是从大合唱的庞大队伍中,只把焦点对准佛教,就如同离开音乐单谈一首歌曲,必然地会导致我们对于印度人的信念的产生误解,事实上,佛教与印度其他宗教一样,都希望找到一种自然的、合理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阅读石康新作:口吐莲花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tcknh.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石康新作:口吐莲花